時隔七年再在中國舉辦 上合「回家」有「新」意

 【香港中通社天津八月三十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陳卓儀)二零二五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於八月卅一日至九月一日在天津舉行。香港中通社報道團在天津直擊這場全球矚目的大型峰會,在新聞中心發現上合之「新」。

 成立廿四年的上合組織,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今年將在天津舉辦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二十多位外國領導人和十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將應邀出席峰會。

 這也是繼二零零一年與二零零六年上海、二零一二年北京、二零一八年青島後,第五次在中國舉辦的上合組織年度峰會,吸引了全球約三千名媒體記者參與報道,其中境外記者超一千名。

 峰會開幕前一天,位於梅江國際會展中心的新聞中心,提供近五百個座位的媒體公共區域已經滿座。其中最吸引媒體鏡頭的是各式各樣的新科技產品。

 人形機器人、仿生手、送水機器人、直播工作站……在觀察峰會傳遞的國際政治形勢之前,外媒記者率先感受到中國自主創新成果,既震撼又驚喜。

 其中,在媒體中心的服務區,擁有彈性皮膚、亮片美甲的機器人「小合」,是進入新聞中心後最吸人眼球的。不細心留意,還以為這只是穿著銀色外套的工作人員。「小合」的工作量不小,從「天津有甚麼吃的?」到「上海精神是甚麼?」,她都能用中文、俄文兩種上合組織官方語言仔細回答,答問之間,反應時間不到三秒。來自俄羅斯的電視台主持人架起手機,直播排隊體驗過程,直呼「不可置信」。

 科技造福人類,在新聞中心還有直播智能站、巡場送水機器人、雪糕製作站等,既節省人力,又提供了新奇的互動體驗。今年峰會承擔著凝聚各方共識、激發合作動能、擘畫發展藍圖三項重要使命。分析指出,在安全穩定等領域之外,經貿合作是上合組織近年來的重點,特別是驚艷全球的中國自主創新成果,更是成員國非常感興趣的領域。

 本屆上合峰會的首場中外媒體吹峰會,主題也與科技相關。八月廿八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熊繼軍等介紹上合組織工業和信息化合作情況時透露:依托中國─上合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累計為成員國培訓數字技術人才八百三十餘人次;推動DeepSeek開源大模型、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為上合組織國家開源生態貢獻力量。◇

 

 ◎ 八月三十日,在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二0二五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新聞中心舉行陝西省專場吹風會,陝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陝西省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兼)武文罡、陝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姚紅娟、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何建軍、陝西省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何玲介紹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的建設運營及相關合作成果等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戴明軒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