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一種警醒  喬捷

從里斯本飛巴黎時,想起杜魯福一九六四年的電影《柔膚》,故事講文學家皮爺去里斯本開講座,途中喜歡上空姐,回到巴黎便瞞着妻子開始戀愛……電影自傳性強,當年導演也在面對婚姻問題,此片把一個有點名氣的人出軌時的虛偽和自私,把男人面對名利和愛情矛盾時的懦弱和搖擺不定都坦率地拍出來。

有興趣瞭解中產階級穩定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安感,想探索藝術家追求激情與自由的矛盾,或者「案件重溫」,審視婚外情對新舊情人所帶來的傷害,《柔膚》都很值得看。尤其女人,看完更有決心不為渣男浪費生命。杜魯福就說拍此片就是想「給中年男人一記耳光」。

電影餘韻一直留在我心裏,直至走進羅丹美術館,終於有頓悟。那時剛好在做羅丹情人克洛黛的系列活動,向這位雕刻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致敬。羅丹至死都不承認他們關係,使她發瘋被關了三十年。作為羅丹最重要的靈感女神,她幾乎參與羅丹的大部分名作。羅丹不願意離開對自己不離不棄的長期伴侣,又一直拖着克洛黛不放手,還似有點利用她的天賦與才華。想到《柔膚》裏,皮爺故意接了去小鎮做電影分享會的工作,目的是與空姐情人幽會,到了小鎮發現節目安排滿滿不好推,女孩自己去現場找,他還不願承認女孩是認識的人。最終女孩一夜獨守空房哭着說要走……

克洛黛在信中曾說:「總有些東西缺失着,讓我感到痛苦不堪。」對於世上所有「正室」,難道不也要承受伴侶在外風流快活,自己獨守空房?發現有好多這樣的人,業內有名望、舉止很優雅,但對家庭冷漠,對情感問題猶豫不決,常視情人為玩物。看完羅丹和《柔膚》的故事,我都不覺得應為伴侶的名望給予甚麼特別寬容,有才華可不是能夠為所欲為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