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澱粉類蔬菜
蔬菜依澱粉含量可分為「澱粉類」與「非澱粉類」,後者如椰菜花、胡蘿蔔、青椒、葉菜類等,不但含醣量低,也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延緩消化與糖分吸收速度。
非澱粉蔬菜的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GL)皆偏低,適合成為糖尿病患者每日三餐的基本配置。例如:一份八十克的椰菜花,其升糖負荷僅為1。在二O二二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若在白飯前先吃椰菜花,可讓餐後血糖峰值降低百分之四十。建議可將這類蔬菜加入白飯、意大利麵、麵條等主食中,有助降低整體升糖負擔。
二、豆類
豆類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雖然偏高,但與白米、白麵包等精緻澱粉不同,豆類同時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兩者都能幫助預防餐後血糖快速升高。不僅有助於延長飽足感,還能促進健康的血糖調節。
此外,豆類也是鎂的重要來源,而鎂是維持血糖控制的關鍵礦物質。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血液中鎂濃度較高,其血糖控制表現會優於鎂濃度較低的人。
豆類可運用在沙律、穀類料理及湯品中。
三、無糖希臘乳酪
希臘乳酪的蛋白質含量是一般乳酪的兩倍以上。一份二百克的低脂無糖希臘乳酪,蛋白質含量高達二十克,是糖友早晨或下午茶的理想選擇之一。
希臘乳酪同時富含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菌相、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進而穩定血糖。有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連續十二週、每日食用含益生菌的乳酪,糖化血色素可顯著下降。
乳酪可搭配莓果、奇亞籽或堅果食用,從而增加營養密度與飽足感。
四、堅果與種子
堅果與種子富含植物性蛋白、膳食纖維與鎂、鋅等礦物質,有助延緩碳水吸收、穩定血糖。它們的升糖負荷極低,例如杏仁、胡桃的GL值皆不到1。
在二O二二年的一項針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研究顯示,每餐前三十分鐘攝取二十克杏仁,持續三個月後,參與者的糖化血色素與餐後血糖、胰島素水平均明顯改善,甚至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已脫離糖尿病前期狀態。
堅果與種子可撒入沙律、燕麥粥、炒飯,也可與水果搭配當點心。
五、高蛋白食物
魚、雞肉、雞蛋等動物性蛋白質的升糖指數與升糖負荷極低,對血糖無直接影響,且能與碳水食物共食,減緩其吸收速度。
有研究指出,先吃蛋白質與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可使餐後血糖峰值降低約百分之四十。因此建議:正餐順序應為「先菜,後蛋白質,再澱粉」,這樣便能明顯改善飯後血糖表現。
此外,減少碳水攝取、增加蛋白質與好脂肪比例,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策略之一。
六、奇亞籽與亞麻籽
這兩種超級食物皆富含可溶性與不溶性纖維,是糖尿病飲食中的高性價比選擇之一。
每約二十八克奇亞籽與亞麻籽,分別含有約十克與八克的纖維,可有效延緩血糖上升、增加飽足感。有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男性患者,若在早餐前食用十五克亞麻籽,可使餐後血糖降低百分之十七。◇
(資料來源︰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