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 中國是我們的創新源泉和發展動力

 【中新社上海十月十二日電】(記者 李姝徵)「中國是我們的創新源泉和發展動力。」第三十七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十二日召開,作為「洋高參」的一員,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Jean-Pascal Tricoire)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施耐德電氣在華發展已有三十八載。「中國不僅是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更是全球四大研發基地之一,是我們的創新源泉和發展動力。」趙國華說。

 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獨特價值,成為趙國華眼中「中國創新優勢」的縮影。「上海是全球少有的兼具技術、產業、人才與國際聯通性的城市,長三角的產業生態更是獨一無二。」在他看來,上海不僅是技術落地的「試驗田」,能讓創新技術快速接受市場檢驗、完成迭代優化;更是全球合作的「橋頭堡」,能為跨國企業鏈接中國市場與全球資源搭建起高效通道。

 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創新成果已走向全球舞台。分析背後的原因時,趙國華提到兩點:一方面,中國市場規模龐大,能為技術提供「規模化驗證」的土壤,讓創新技術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中國的發展呈現「梯度特徵」,上海等城市已高度發達,部份地區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這種多元的發展態勢使得在中國開發的技術與解決方案,對全球其他「存在大規模快速發展區域」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放眼全球能源領域,兩場關鍵革命正深刻重塑行業格局,而中國在其中的領先地位,更是讓趙國華對企業在華發展充滿信心。

 「第一場是『需求側革命』,第二場是『供給側革命』,在這兩場革命中,中國都處於領先地位。」趙國華表示,在能源需求側,中國正積極推動能源需求向電氣化轉型,為高效用能奠定基礎;在能源供給側,中國電力生產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為清潔能源大規模應用提供支撐。

 趙國華表示,在此進程中,施耐德電氣的核心角色,便是以端到端的完整系統,搭建起連接能源需求側與供給側轉型的橋樑,為中國能源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