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風的絮語  一畝鼎

初秋的風裏還有一種特別的氣息。它混合了成熟作物的芬芳、落葉的微腥,以及遠處山野傳來的清甜。深吸一口氣,便覺五臟六腑都被洗滌了,神清氣爽,胸懷為之一蕩。這風中的氣息提醒着人們:繁華將盡,收穫已至,萬物正悄然準備着又一次輪迴。

初秋的風,最妙的是它的質感。它不猛烈,不急促,只是從容地、細緻地滲透進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縫隙。它吹散了暑熱的最後一點執念,卻又未帶來寒冷的威懾,只是恰到好處地維持在微涼的境地,使人既能感受到季節更迭的新鮮,又不至於被突如其來的寒冷所驚擾。

秋風起時,天地便換了顏色。秋天的風從北邊來,越過山嶺,穿過原野,所到之處,草木着彩。劉徹摹出了兩漢秋風將草木染黃的淒美,「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趙翼親見秋風將華葉催紅的一幕,「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杜甫還感受過「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清冷秋境。

秋風最會撩撥人的心緒。人在秋風中,往往會變得多思。深秋的風裏更有一種哀惋,叫人不由得想起遠方的故人、逝去的時光。它吹過窗前的書頁,翻動未寫完的信箋;它搖動簷下的風鈴,風鈴叮當,似在訴說着甚麼。這深秋的風啊,裏面裹着離愁,裹着別緒,也裹着綿延無盡的詩意。

冬風是最後登場的,卻最是凜冽。它從西伯利亞來,越過蒙古高原,長驅直入,不帶一絲暖意。冬天的風颳在臉上,如刀如割,北方的人們,最怕這冷風,風從門縫窗隙鑽進來,在屋裏盤旋,任你生了多麼紅紅旺旺的爐火,也難驅盡它帶來的寒意。

然而冬風也有它的好處。它吹散了霧霾,澄清了天空,讓陽光毫無遮攔地灑下來。雪後的風更是可愛,它捲起的雪花,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宛如仙女撒下的一把碎銀。

岑參用一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就把冬風的酷烈、剛健之美寫得一覽無餘了。

想着冬日北風的凜冽,反倒覺得眼前的秋風更加可親了。它不像冬風那樣拒人千里,而是邀人同行,共賞秋色漸濃的天地。

風就是這樣,四季更迭,性情各異。它看似無影無形,卻無處不在;它看似不言不語,卻訴說着千古的秘密。它吹過秦漢的關山、唐宋的庭院、明清的巷陌,一直吹到今日的高樓大廈裏。它聽過帝王的歎息、才子的吟詠、佳人的低泣、尋常百姓的閒話。它記得每一段歷史、每一處風景、每一個故事......正如此刻,我站在風裏,便是站在時間的河流中,風從遠古吹來,向未來吹去,我不過是它途中的一粒微塵。於是我明白了,為何文人們那麼喜歡在詩中文中寫風誦風。原來風不只是風,它是時間的使者,是自然的呼吸,是天地間的絮語。

走在初秋的風中,感受着微涼的撫觸,我似乎聽懂了風的語言。那語言,不是用來說的,而是用來感受的。它拂過我的面頰,撩動我的衣襟,與我低語。它說:春去秋來,暑往寒來,本是常理;聚散離合,悲歡得失,亦是常態;不如隨風而去,順應自然。

秋風又起,風聲不息,絮語不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