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 抄經 李倩恩

在不少人的認知裏,抄經似乎是僧侶的專利。但實際上,自佛教在中國流傳以來,除寺廟裏的僧侶經常抄寫經文外,居士們,也沒少抄寫經文。到現代,抄經文的又不止這些人,因為沒有任何限制,也不預設資格,只要願意,誰都可以抄寫經文。

在當下的日本,抄經成了民眾休憩的方式之一。從老人到小學生,閒暇之時,許多人選擇抄經。這種休憩的方式,據說,已風靡日本。

在內地,以前抄經,得自備經書,自備紙筆。而且紙張多無格式。一般人抄寫出來的經,可能比較散亂,但抄經人都很虔誠。就如僧侶們抄經前,都需要沐浴,換衫,焚香,經過一系列的儀式之後,才開始端坐下來一筆一劃的抄寫。傳說以前的高僧,抄經所用的墨汁,混合進自己的血液。有些,還摻雜朱砂等礦物質,如此,所抄經文,就能歷久彌新,也不會被蟲蝕。

如今,很多人,把抄經當成是一種練字的方式。市面所銷售的紙張,既有鋼筆字方面的,也有毛筆字方面的。有繁體,也有簡體。說得更詳細一點,就是有歐體、柳體、顏體,有楷書、行書、隸書,還有如瘦金體等。作為字帖的經文也是五花八門,有《心經》、《金剛經》、《靈飛經》、《黃庭經》、《樂毅論》等等。並且還備好了筆。每一張紙上,都印滿經文,只要照着字模寫。

印刷業的發達,讓抄經也變得更為簡便。至於有無儀式感,有無虔誠心,倒沒有人在乎,沒有人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