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電台時事節目邀請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會長王國英及街總社會服務辦公室協調主任梁詠恩等出席,共同探討下階段長者及康復服務十年行動計劃。
其中,王國英指出,疫情期間令傷殘人士的服務需求量明顯急劇上升,但服務量明顯不足,尤其交通,雖然社會對殘疾人士的出行及包容有所提升,但在經濟復甦下,大批旅客訪澳,令傷殘人士出行遇到較大障礙,能服務傷殘人士之的士數量亦不足夠。他又指本澳公共空間已基本達致無障礙出行,但私人企業和物業、老舊樓宇及部份旅遊景點等仍未有無障礙設施,希望未來能繼續完善。
梁詠恩對兩個十年行動計劃的完成率表示滿意,又希望下階段能深化及優化服務,例如長者的持續學習,參考內地老年大學做法與地區合辦課程,以及加大支持科技與社服的結合等。
有巿民關注院舍服務及輪候時間,潘志明稱,目前津助院舍至少需輪候十八個月,期望未來能增加院舍名額,縮短輪候時間,同時優化居家養老,又認為要優先發掘隱蔽及雙老長者。王國英亦認為,現時院舍人手配置緊張,未來需要逐步增加人手,亦要優化院舍環境。
亦有巿民關注到家居支援服務。梁詠恩稱,現時本澳家居支援服務按區域劃分,由不同團體負責,有需要的長者及殘疾人士可前往社團服務單位或社工局申請,接受評估後會按使用者需要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