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東南亞四國「敲定」關稅

 【香港中通社十月二十八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二十六日在訪問馬來西亞出席第四十七屆東盟峰會期間,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達成了正式貿易協議,並與泰國和越南簽署了框架性協議。

 根據協議,這些東南亞國家將降低美國汽車、農產品等商品的關稅和監管壁壘,並承諾增加對美國商品的採購,並在關鍵礦產、科技監管等領域做出讓步。馬來西亞還承諾未來十年在美國投資七百億美元。

 作為交換,美國將對這些國家的部份商品豁免關稅,但對其整體關稅稅率仍維持在百分之十九至百分之二十。

 根據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達成的協議,兩國同意削減包括農產品、金屬和製成品在內的多種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兩國還同意在汽車和農產品領域接受多項美國的法規和認證標準,從而為美國商品進入其市場掃清非關稅壁壘。

 協議還包含多項重要承諾。兩國同意採購新的波音飛機,馬來西亞還承諾在未來十年向美國投資七百億美元。此外,兩國承諾為美國獲取關鍵礦產提供便利,不針對美國科技公司實施監管或罰款,並同意阻止其他國家的公司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向美國出口商品。

 美國與泰國和越南簽署的協議為初步框架,被視為未來達成更全面貿易協議的基礎。兩國均同意削減幾乎所有美國商品的關稅,減少對美國公司的監管,並接受美國在汽車等商品上的多項法規。

 確保關鍵礦產供應是另一大焦點。美國與泰國和馬來西亞分別簽署了關鍵礦產協議。這些協議旨在為美國公司提供獲取稀土等資源的優先准入權。

 《星報》援引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扎弗魯爾的話報道稱:「我們此前對美國的承諾沒有改變。事實上,美國給予的准入條件比以前更好。」他同時強調,兩國不會簽署任何影響國家主權的協議。

 《紐約時報》稱,美國對印太地區盟友的基本政策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並未發生改變。報道稱,與上述東南亞國家簽署的協議大部份都與和中國的競爭有關,包括出口管制、經濟制裁以及獲取關鍵礦產資源等,並試圖從中爭取更多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