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臺灣光復紀念日 李倩恩
十月二十四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規定每年十月二十五日,為光復臺灣紀念日。表示要在國家層面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紀念活動。
這事得追溯到一九四五年,當年八月十五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布《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並無條件投降。這也標誌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後的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標誌着臺灣、澎湖列島重歸中國主權管轄。
其實,在臺灣,十月二十五日的光復節老早就有。一九四六年八月,也就是中國恢復對臺灣及澎湖列島主權管轄的第二年,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明訂十月二十五日為「臺灣光復節」。在臺灣,也有把此節日稱為「光復日」的。但只是作為臺灣的地方性節日,故影響不是很大。現今臺灣光復紀念日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其影響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目的很明確,借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來說,那就是為紀念臺灣光復,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強化兩岸同胞共同民族歷史記憶,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另外,還沒有說出來的,就是要打民進黨的臉。
以民進黨為頭的一班臺獨分子,長期否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總是想方設法製造兩岸分隔的局面。就如臺灣親民黨席宋楚瑜曾經的發問:民進黨既然說臺灣不是中國的,那清朝憑甚麼要割讓臺灣給日本?我們可以沿此接着發問,你民進黨狂言臺灣不是中國的,那為甚麼二戰結束之際,中國可以恢復對臺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管轄?僅此一點,就能讓民進黨那幫人啞口無言。
故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意義重大,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