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10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本月初,大連英博主場對陣青島西海岸的中超比賽中,共有61616名球迷來到現場,刷新了梭魚灣球場的上座紀錄;19日,大連英博迎戰武漢三鎮,觀眾人數達到58218人,位列第27輪中超觀眾人數榜首──但大連球迷似乎對這份數據仍不滿意,有網友「凡爾賽」地表示:「是因為天冷了嗎?觀眾竟然這麼少!」
本賽季,大連英博場均觀眾近6萬,達到亞洲第一、世界前列。一支上賽季還在次級聯賽打拼的「升班馬」,球市為何如此火爆?
「6萬是梭魚灣的上限,不是大連球迷的上限」
位於大連甘井子區的梭魚灣球場可容納6.3萬人。每逢主場賽事,身著藍色助威衫的球迷便化作一片海洋,「大連必勝」的聲浪與巨幅TIFO繪就的「足球城」字樣相呼應,為這座球場增添一抹亮色。
2024年初,大連人俱樂部降級不久後宣佈解散,足球城失去了頂級聯賽球隊。身在中甲的大連英博很快填補了球迷的情感空白,最後一輪對陣廣州隊,在60951名觀眾見證下,球隊衝超成功,實現了三年「三級跳」的壯舉。
「那場比賽是第90分鐘『絕殺』的,劇本都不敢這麼寫。」大連市體育局副局長王文勇說。
彼時,梭魚灣就已是「中甲第一主場」,在中甲歷史上座率前10名的場次中,大連英博獨佔八席。
「6萬是梭魚灣的上限,不是大連球迷的上限。」大連市體育局黨組成員、體育事業發展中心主任于化龍說。升入中超後,球隊賺取了更多球迷的「信任票」,甚至「讓球場顯得有點局促」。隊伍也用表現回應球迷的支持,28輪過後排名第10,超額完成保級任務。
在王文勇看來,大連球市的火爆,「硬件」與「軟件」缺一不可。
三面環海的專業球場梭魚灣自不必說,大連還有上千塊足球場地,服務和培育了50多萬名足球人口。「軟件」則是當地的深厚底蘊,自清末足球傳入大連以來,看球、踢球已經融入當地人血脈之中,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部份。
「不少大連人,小時候被父親架在脖子上看球,長大後又帶著孩子,扶著老父親來看球,這就是大連人的生活。」王文勇說。
代代相傳的熱愛與年輕有拼勁的球隊,碰撞出熱烈的火花。新賽季,大連英博吸引了更多關注。光膀子吶喊的中年球迷,鏡頭中歡呼、擁抱的年輕情侶,成為自媒體上點擊量居高不下的花絮。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每逢謝場,球迷總會一同打開手機閃光燈,高唱《大海啊故鄉》,場面異常震撼,引來不少他隊球迷的「實名羨慕」。這樣的氛圍被大連球迷形容為「姿勢」又「展洋」──在當地方言中,這兩個詞傳遞著值得炫耀的自豪和發自內心的暢快。
「馬里奧」和「伊夫耶庫里」,都是自家孩子
「馬里奧加油!」「伊夫耶庫里!」球場內,觀眾的喊聲乍一聽像在支持兩名外援。但實際上,這是球迷給兩名本土球員的愛稱。
身形小巧的呂焯毅,被喚作「馬里奧」;後衛晉鵬翔習慣將球衣緊掖入褲,被球迷親切稱為「伊夫耶庫里」(衣服掖褲里)──客戰長春亞泰時,數千名「遠征軍」齊聲高喊這一昵稱,讓晉鵬翔感到驚喜又溫暖。
大連英博俱樂部總經理陳東曾是大連萬達的門將,如今又擔任球隊管理層。王文勇說,不少球迷是「看著他長大的」,讓他跟球迷溝通事情,「比誰都要管用」。
「這些球員就像球迷身邊最熟悉的人,最真實,也最能喚起和延續大連球迷的熱愛。」王文勇說,「他們都被大連人當作自家孩子。為甚麼梭魚灣火爆?因為有這樣的情感聯繫。」
這樣的球迷,成為梭魚灣的「第12人」。為打造南看台的巨型TIFO,上百名球迷連夜從瀋陽運來畫布,現場搭建鋼骨,拉繩定位,持續工作至凌晨;來自旅順的球迷王立恆,多次從家中出發,長跑幾十公里來到主場助威,在直播帶動下,吸引了越來越多球迷自發助威。
「陳東們」也在回應這份熱愛。大連英博專門設立了專職部門,定期與球迷組織深入交流,還會主動出資承擔部份球迷的客場球票。
「球迷一場比賽下來,嗓子都能喊啞,回家都缺氧。但是他們樂意,這是所有人的球隊。」王文勇說。
股改探索:參股不控股,幫忙不添亂
「金元足球」泡沫破滅後,不少中超球隊運營困難,難以為繼,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成為社會各界思考的方向。本賽季大連英博的成績和球市,部份應歸因于股改方面的探索。
大連英博原本為單一民營企業投資人,抗風險能力較差,想在中超站穩腳跟,面臨很大的運營壓力。2024年底,在市政府推動下,大連獐子島集團與大連匯融資產兩家國有企業,分別受讓俱樂部15%和5%的股權,合計持股20%,原有民營投資方大連統順建設發展集團保留80%股權。
「足球已經印在大連的基因里,俱樂部健康發展不僅是市場行為,也有很強的社會屬性和公益屬性。政府和國企有責任提供支持。」于化龍說。
于化龍介紹,本次股改採用「參股不控股」模式,打破了以往國企「要麼絕對控股,要麼至少持股一半」的常規做法。過去,國企主要採取股權投資或股東借款方式,但都缺乏可持續性。因此,兩家國企決定通過市場化廣告贊助方式,為俱樂部提供相應資金,且不過多介入具體管理。
「這次股改的思路是參股不控股、幫忙不添亂。」于化龍說,「既符合市場化原則,又體現了政府支持。國企在其中扮演著『壓艙石』的角色。」
股改後,兩家國企為俱樂部帶來了更現代的管理模式,俱樂部也積極參與股東企業的品牌推廣活動。此前,球員為獐子島集團的「鹽田蝦」進行直播推廣,帶動產品銷量大幅增長。
「今年是我們在中超的第一年,以保級為目標,制定了1.5億元的年度預算。」陳東說,球隊最大支出為一線隊球員工資,其餘還有日常運營、梯隊建設等成本。
陳東介紹,梭魚灣的火爆球市預計能為球隊帶來4000多萬元收入,兩家國企投資和政府獎勵也帶來不小的助力。此外,球隊還有中超分紅、商業贊助、周邊產品開發等收入,基本能夠覆蓋全年運營成本。
依託梭魚灣球場,大連市也正在探索「足球嘉年華」IP等文體旅商融合消費場景。「亞洲第一主場」正成為大連的一張名片,成為激活城市經濟的重要引擎。
「回顧大連英博的發展,政府托舉、企業擔當、社會支持和自身努力貫穿始終。」陳東說,「未來,球隊將繼續努力,為中國足球發展貢獻更多『大連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