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日電】(中新社記者香盧平)隨處可見的旗幟與標語、商場和體育館直播賽事、沙灘排球單日門票售罄、各界人士橫跨維多利亞港兩岸傳遞火炬......隨著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香港賽區賽事及相關活動近日陸續展開,全運熱潮席捲香江。
全國運動會是國家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運動會,本屆全運會由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場盛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香港加速融入大灣區、促進灣區民心相通的重要契機。
首先是獎牌的設計融合大灣區元素,代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花瓣交匯扭轉成綻放的同心禮花,呈現「三花映牡丹,盛世綻芳華」美好景象,展示大灣區的融合與活力。而獎牌取名「同心躍」,也寓意粵港澳同心協力、攜手共躍未來。
獎牌總設計師、香港周大福珠寶集團創作總經理林鴻勝期待通過獎牌,讓設計師的匠心精神、運動員的拼搏奮鬥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融合,在賽場上共同閃耀光芒。
其次,這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第八次參加全國運動會,香港特區政府派出歷來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包括六百多名運動員出戰二十八個競賽項目,不僅體現香港推動體育發展成果顯著,也反映香港各界對這場全國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的高度重視。
為支援十五運會順利進行,超過一點六萬人獲委任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義工,其中有一千多人是十五歲至十七歲的青年。他們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家體育盛事,厚植家國情懷。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認為,這股來自民間的強大支持力量,不僅為十五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重要保障,更體現大灣區協作中香港市民的主動參與和積極貢獻。
筆者留意到,近日有不少內地遊客到香港觀賽,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也促進兩地的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對香港市民而言,通過參與和關注十五運會,對「大灣區人」的身份認同正在強化。人們逐漸意識到,香港的發展離不開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支持,香港的獨特優勢也正為大灣區發展注入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將協辦首次以跨境形式舉辦的公路自行車和田徑馬拉松賽事,與內地和澳門合作打通出入境管控、交通組織和醫療保障等環節,確保賽事順利進行,這為大灣區基礎設施聯通、規則銜接提供寶貴經驗,日後也可應用於其他領域,體現了大灣區一體化的發展成果。
目前已有相關賽事在香港進行,接下來的,自行車、高爾夫球、擊劍、男子手球、七人制橄欖球、沙灘排球、男子二十二歲以下組籃球和鐵人三項八大項目,也將陸續展開,內地和香港的觀眾可一睹運動健兒風采,感受大灣區同心共進的凝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