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三日電】(記者劉育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三日發佈《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二零二五至二零三零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通過系統部署關鍵技術研發任務、明確創新方向和重點領域,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明確實施路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軍認為,《實施方案》系統規劃了未來一段時期節水裝備的發展方向、重點任務,是推動中國節水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政策文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任洪強表示,此次《實施方案》的制定,是在全面評估產業現狀、系統梳理瓶頸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實施路徑,對全面提升中國節水裝備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水資源是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城市與工業發展的瓶頸性要素。節水裝備是節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基礎和支撐。
任洪強表示,中國節水裝備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部份產品和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統計,當前中國規模以上節水裝備製造企業超過二千家,產業規模位居全球前列,膜分離、智能水錶、高效冷卻等部份細分領域優勢明顯。
過去十年裡,中國以工業用水總量「零增長」支撐了年均百分之五點七的工業經濟增長,萬元人民幣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期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
中國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人表示,當前節水裝備在技術創新、應用場景適配和產業鏈協同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編製了《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節水裝備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提升節水裝備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實施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到二零二七年,重點節水裝備取得突破,節水裝備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節水裝備龍頭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到二零三零年,構建覆蓋全面、技術先進的節水裝備體系,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節水裝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實施方案》還提出「增強源頭到末端的全鏈條節水裝備保障和供給能力」。馬軍解讀認為,《實施方案》圍繞供水、用水、回用過程的關鍵環節,在技術路徑、產業佈局和系統集成方面體現出較強的先進性和前瞻性,將系統化節水理念深度融入技術攻關與裝備開發全過程,實現從單點技術突破向系統解決方案的跨越。
該路線圖還強調了數智融合。任洪強表示,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智能化成為提升節水管理效能的必然路徑,但目前工業領域智能監測和管理平台覆蓋率不足百分之三十,數智化應用潛力巨大。
對此,《實施方案》聚焦提升裝備智能製造水平、打造智慧化節水應用場景、構建數智化節水管理平台等任務,重點打造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節水典型應用場景等。
節水裝備產業發展需要多維度協同支持。《實施方案》從政策、人才、創新、標準四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形成全方位支撐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