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剪影)貓多狗少  城外天

在突尼西亞羅馬圓形劇場遊覽,除了遊客甚多,赫然發現磚石叢中有隻貓, 俯伏着,瞌睡着,非常悠閒寫意。

同一現象,在清真寺,在博物館,乃至首都大商場,高級食肆,也會見到貓的蹤影,熱心的市民,甚至會收集炸魚,比薩,薯條……等廚餘餵貓,關懷備至,似乎貓是神靈,非常尊重和疼惜。

 相反,狗隻則極為罕見。郊野無人蹓狗,市面鮮見流浪狗。這與我在英國,或歐洲各國所見,大異其趣。狗在西方,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動物。尤其是退休長者,會不惜購買昂貴的狗糧餵飼,同食同住同逛街,視狗為解悶對象和終生伴侶。

貓與狗的際遇不同,源於宗教信仰的差異。突尼西亞是伊斯蘭國家,穆斯林視貓為聖潔的動物,可以用貓喝過的水來洗手,用貓吃過的碗來吃飯。據傳先知穆罕默德寧可剪斷祈禱袍的袖子,也不忍叫醒在袍上熟睡的貓,可見信徒對貓寵愛有加。於是在任何地方,乃至宗教廟堂,貓無所不在,盡可橫行霸道,肆意妄為。

至於被歐美認為忠實朋友的狗,則是天壤之別。《可蘭經》喻狗為冥頑之物,聖訓視為不潔,人的餐具若被狗舔過,必須清洗七次才能再用。所以狗只能作為看門,狩獵,或牧羊工具,不會受到珍重。貓比狗多,在穆斯林國家是理所當然。

基督徒對貓並無歧視,只是對狗更為鍾愛。然而,兩種宗教信仰的執著與分歧,少則僅是貓狗的差異,大則會引發戰爭。如敘利亞,巴勒斯坦,中東等國的連年戰禍,就因宗教仇恨而起,弄至哀鴻遍野,民不聊生,令人唏噓嗟嘆。

我是無神論者,並無宗教的羈絆,無論對貓對狗,都不會情有獨鍾,向來也不會飼養寵物。同時,因見鄰居長者,每天為狗隻日夜操勞,早晚放蹓,又要執拾糞便善後,骯髒而麻煩,消費也不菲,更慘的是不能遠遊,真的是小生怕怕了。

信仰不同,取向各異。西方人喜與貓狗為伍,並非生活所需,而是心靈的託付,情感的慰藉,自得其樂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