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漫話)蕭笙版《十三妹》與眾不同  令狐昭

《十三妹》(1983)是蕭笙從麗的電視轉投無綫電視後,首部展示「巾幗不讓鬚眉」精神風貌的歷史傳奇作品。故事描述滿清兩大忠臣含冤受屈,後人輾轉逃亡之際,加入了獨臂神尼(李琳琳飾)的「反清復明」陣營,幾經波折,才迎來「滿漢一家」的局面。康熙(楊澤霖飾)旗下西域高手「玄火三聖」的「聖火神功」和「玄火三令」,似乎取材自《倚天屠龍記》以及蕭笙早年自編自導的武俠片《武林聖火令》(1965),而常公公(陳狄克飾)的紅船戲班所彰顯的嶺南戲劇文化元素,則在蕭笙之後攝製的少林劇《少林與詠春》(1987)裏得以重現。

「十三妹」何玉鳳的故事源自清代文康所著的《兒女英雄傳》,這部小說曾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如林一民執導的戲曲片《十三妹》(1943)、王天林拍製的廈語片《十三妹》(1956)、李翰祥拍製的國語片《兒女英雄傳》(1959)、馮志剛拍製的粵語片《紮腳十三妹大鬧能仁寺》(1960)和《十三妹金殿賣人頭》(1960)、黃卓漢轉戰臺灣後製作的《十三妹》(1969)等。蕭笙版《十三妹》保留了紀獻唐、安驥和鄧九公等主要角色,還有能仁寺場設;與眾不同的是,無綫創作組加插了獨臂神尼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同時把她塑造成女主角,跟十三妹並駕齊驅。

劇中的獨臂神尼,法號九難,左右手為老人鄧九公(白文彪飾)和閹人常公公,黨羽主力全是年輕女子,「陰盛陽衰」格局好比《楊門女將》(1981)。關鍵在於,書生安龍飛(湯鎮業飾)和郎中李妙生(任達華飾)兩位男主角完全不會武功,反倒各自在醫卜星相等方面埋首鑽研。其間不論是十三妹身穿紫衣約戰紀獻唐(朱鐵和飾),還是十三妹、普渡(陳安瑩飾)、慈航(黃敏儀飾)、劍蘭(陳玉麟飾)、芍藥(薛彩霞飾)大破能仁寺,均英姿盡顯;而御妹雙格格(翁美玲飾)和大奸臣女兒紀紫薇(楊盼盼飾)則深明大義,以另一形式表達女性主義。

雖然「古典美人」樂蒂和「藝術旦后」余麗珍兩大影星所扮演的「十三妹」早已深入民心,但黃杏秀版「十三妹」亦獨當一面,其秀麗聰敏的古裝扮相有幾分「娃娃影后」李菁的影子,加上她身手矯健,舉手投足可謂入型入格。黃杏秀不但是少林劇《英雄出少年》(1981)的方詠春,也是古龍劇《小李飛刀》(1978)和《小李飛刀之魔劍俠情》(1978)的林仙兒、《絕代雙驕》(1979)的鐵心蘭、《楚留香》(1979)的宮南燕,以及蕭笙監製的金庸劇《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1982)和《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1982)裏的阿朱和鍾靈,武俠形象百變。

跟黃杏秀互相輝映的是李琳琳飾演的獨臂神尼,集俠女、出家人和復國領導者三種風範於一身;康熙自小便暗戀這位亡國公主,楊澤霖則把多年來念念不忘而且無視立場敵對的複雜情感,演繹得恰到好處。至於充滿貴族氣質的湯鎮業,繼《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和《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後再演書生型俊男,跟黃杏秀和楊盼盼兩位大理段氏「妹妹」再續前緣,並且陷入了三角戀風波。新人翁美玲在這部處女作中表現亮眼,隨後即憑《射鵰英雄傳》(1983)大放異彩;反觀吳鎮宇、周星馳和張兆輝,仍處於跑龍套階段,數年後才有機會一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