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集)敏感詞 舒蕊

剛上台不久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她的關於臺灣言論,踩了中國的紅線─具體情況,有看新聞的都知道,不贅。

有微信帖子謂要向高市早苗「道歉」!吓!媚日帖子?便去瞄下。看後失笑,原來作者之所以「道歉」,因寫過文章批高市的謬論,當中用了「老女人」一詞,結果被平台封殺!

留言對平台的做法忿忿不平,但有人指出,相信是機器審查所致!

我的看法:以事論事,人身攻擊(如樣貌)可免則免。社交平台封殺某些詞彙,相信是機器(現在用AI吧)來審查預設的敏感詞──看過帖子提及「鴉片戰爭」,把「鴉片」寫為「牙片」,被留言者指出寫錯字;帖主解釋,寫「鴉片」會被平台處理的──平台以為「販毒」哩!

有帖子把毛主席稱為「教員」,有留言者督促帖主稱「毛主席」,不要再稱「教員」!留言者替帖主解釋:「很多電視劇發彈幕,只要有『毛主席』的稱呼就發不出去。」

「教員」之稱來源,大概是:毛主席當年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斯諾訪問,提及他讀師範出身,原本只想當個教書匠……

  因此,在社媒審查敏感詞的掣肘下,網友就採用「教員」的稱呼;至於「毛主席」一詞緣何列敏感詞?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