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旅行的意義 明俐
在大陸,國慶長假的哄動每每像一場「動物大遷徙」的盛宴,各大知名景區瞬間化身為「人海戰術」的實地演練場,其中,安徽黃山再次以其獨特的「人從眾」景觀,向世界展示了何為「旅遊峰值」的極致。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景區承載力的考驗,更是對當代年輕人「特種兵式」窮遊心態的一次深刻諷刺。
黃山,這座自古以來便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稱的名山,在長假期間卻增添另一番景象:夜幕降臨,不是靜謐的山林月色,而是人聲鼎沸,無處不在的喧囂。照片中,那些未能入住酒店的遊客,彷彿是被遺忘的流浪者,他們無處可去,只能將就棲身於餐廳、通道,甚至是狹小的洗手間內。特別是那張記錄了二十餘名女性遊客擠滿女廁的照片,她們或坐或倚,用塑膠布和厚紙板作為臨時的床鋪,身穿登山裝備,彼此緊挨着,在這樣一個狹小且異味瀰漫的空間裏,通過手機熒幕尋找一絲慰藉,直至天明。
黃山景區的管理方對此現象雖表無奈,但仍重申立場:不鼓勵夜遊,更不提倡在廁所過夜。然而,這樣的聲明似乎並未能阻擋那些「勇士」們的腳步。他們為何甘願承受如此不堪的條件?答案或許隱藏在那些高昂的酒店價格和帳篷費用之中—在旅遊旺季,一晚上的住宿費用輕鬆突破五百元人民幣,這對於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窮遊者來說,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