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通過制度創新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今年生態日主場活動在福建三明舉行。3年前,正是在這裡發行了全國首批林業碳票。
發行林業碳票是中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鮮明制度措施。中國不斷加快森林碳匯建設,僅今年,貴州、湖北相繼發佈本省首批或首張林業碳票。
實施碳匯交易項目不僅帶來經濟收益,也能反補生態建設,優化林木資源,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和生態保障水平,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地處西南山區的貴州省開陽縣槓寨國有林場壩子林區滿目蒼翠。第一批貴州省林業碳票登記地點之一就在槓寨國有林場。
貴州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這張林業碳票面積1029.3畝,監測期碳減排量6741.2噸,預估經濟價值59萬元。
黑龍江建成省級林業碳匯交易體系;山東探索並推廣金融支持林業碳匯項目的場景及配套服務;四川、福建等省探索建立林草碳匯高質量發展體系……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已經成為完善中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逐步建立起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基礎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當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明確要求並作出部署。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將成為中國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三大著力點。同時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包括編纂生態環境法典,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等。
「這體現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教授石磊說。
中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重點從健全美麗中國建設責任體系、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四方面,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改革任務舉措落實落地。
立法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當前,中國已逐步形成「1+N+4」(一部環境保護法、若干部專門環保法律和4部特殊區域性、流域性環保法)的生態環保法律體系。 今年8月1日起,《青海省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施行。為進一步推進重點生態區域司法保護一體化,三江源生態環境司法修復基地近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揭牌成立。此前,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法律已相繼施行。
「中國生態環保法律體系已基本建立,保障和推進生態文明發展進步。」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研究員楊竺松說。
建章立制、落實職責、強化監管,中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正在不斷夯實。最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於去年底啟動,截至目前,已組建12個督察組對福建、河南等12個省(市)進行督察,立案處罰超2000家。
中國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制度創新,上海提出建立多元化的綠色投融資機制,江蘇完善綠色技術全鏈條轉移轉化機制,安徽提高新污染物監管水平。
筆者在安徽安慶精益精化工有限公司看到,這家公司在去年中國公佈首版新污染物清單後,已棄用重點管控的六氯丁二烯,並徹底關停相關產品生產線。
如今,污水雨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車間尾氣系統升級改造等工程正在公司開展,目標是持續減少新污染物排放。
「未來將實施24小時污染物排放動態監測,確保零排放,並逐步實現零使用。」公司總經理羅長青說。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既是解決中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也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各地各部門可以將促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與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重要抓手,從而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