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者園地)捷傑耶夫再帶來俄羅斯旋風   樂飛

捷傑耶夫(Valery Gergiev)指揮馬林斯基交響樂團(Mariinsky Orchestra)的兩場演出,無疑為本屆國際音樂節的重頭戲,筆者出席了十月二十六日那場音樂會。整晚演出予我感覺是技藝高超、爐火純青、堪稱精彩絕倫!

節目單列出的全屬俄羅斯作品,正合捷傑耶夫及其樂團的戲路,首先獻上《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選段)。欣賞這部普羅哥菲耶夫的作品,本來就不需理會甚麼舞劇情節的,音符很「純粹」,音樂語言簡單直接、平易近人,所以我可以在不看舞蹈的情況下聽畢整套芭蕾配樂,經作者整理後的組曲則更容易欣賞了。捷傑耶夫浪漫而不煽情的手法,把這組作品塑造得極其迷人,抒情處浪漫溫馨,激昂段落又充滿澎湃動感,讓音樂融合激情和詩意。基於作品配器豐富,包含頗多「濕碎」的敲擊樂器,不同類型樂器音色精彩紛呈,各聲部呼應及融合完美,教人聽得開懷。

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六號交響曲》並不常聽到,這部與第七及第八號交響曲一起被納入「戰爭三部曲」的作品是在第二次大戰硝煙中寫成的,具有深刻的悲劇性和哲理性,相信了解到它的背後意義和創作動機後,才不會感到那差不多二十分鐘的第一樂章過於冗長和沉悶,捷傑耶夫在此處理深刻而沉重,烘托出嚴峻而帶點冰冷的氛圍。第二樂章(快板)及末樂章(急板)在節奏及強弱上對比鮮明,高潮營造轟轟烈烈,盡顯樂團功架。

下半場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號交響曲》,這部樂迷相對熟悉的作品落在捷傑耶夫棒下,竟也表現出一些新意,樂句重音與巧妙搶板的應用尤其可圈可點。指揮採用相當標準的速度,他以寬廣的角度透視作品,整體結構巨細無遺,情感投放恰度,毫無刻意矯情之態。樂團各聲部表現優異,其中弦樂齊整度及音色之一致性、木管樂器造句之精妙與銜接之準繩、銅管音色之輝煌、敲擊樂之精確,皆讓人印象深刻,第二樂章的法國號獨奏也絕對在水準之上。在指揮駕馭下,整個樂團表現出一流的機動性,既活現奔放豪邁的俄式音樂風範,又體現出一絲不苟的精緻特色,專業水平教人嘆服。

是場音樂會加奏了史特拉汶斯基《火鳥組曲》的最後兩段,還有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蝙蝠序曲》,讓樂迷懷著心滿意足的心情離開音樂廳。

透過捷傑耶夫近年的音樂會及錄音,可見演繹仍保持緊湊而張力十足,但今天的他顯然已磨平了犀利的稜角,筆者認為,他棒下的俄羅斯民族激情,在早期PHILIPS的一系列錄音中最能體現,重溫一九九零年聖彼得堡基洛夫劇院的一場音樂會實錄,便足以證明,當時指揮的樂團Kirov Orchestra尚未重新易名為Mariinsky Orchestra,曲目正是普羅哥菲耶夫《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配樂(全曲);另一錄於一九九八年薩爾斯堡音樂節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亦令人感受到那股熾熱、鮮活的音樂氛圍,指揮的雖是維也納愛樂,但樂團在他駕馭下亦表現出奔放豪邁的俄羅斯音樂特質。那時候的捷傑耶夫奔走於俄國及歐、美各國之間,頻繁地亮相於各大音樂廳,是他最意氣風發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