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言)冬吃白菜正當時  黃平安

古人云,「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意是說,早春的韭菜和秋末的白菜最好吃。而在陝南,吃白菜最好的時候要等到冬季,只有經歷過風霜雨雪的白菜,吃起來才會細嫩,清脆,鮮甜,營養。說它是綠葉蔬菜中的王者,是國民菜譜裏的「常客」,一點也不為過。

曾經,家鄉的大山裏是不出產白菜的,只有縣城附近的「壩子」,才能長出好白菜,其珍貴程度堪比吃肉。只有到了年關,一些腳力好的人進城置辦年貨時,才會順便買上幾棵大白菜,為過年的餐桌上增添些許新意。

後來,市場上有白菜良種出售了,這可是個福音。農諺云:「頭伏蘿蔔二伏菜」,很多農家都會趕在二伏前買上一包白菜種。小小的白菜種子,從此便在千家萬戶的菜園裏生根發芽。每年此時,父親總會精選一塊好地,深耕細耘,除去雜物。選擇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規劃好株距和行距,然後挖上一排排整齊的土窩。在每個形似大碗的土窩裏先放入農家肥,再放上幾粒白菜種子,蓋上一層薄薄的細土,白菜就算是種下了。

如果土壤墒情適宜,只需幾天時間,小菜苗便拱出了地面。纖細的杆兒支撐着兩瓣綠色的嫩芽,一幅弱不禁風的樣子,讓人很難與成熟的大白菜聯想起來。天氣晴好的話,它生長得很快,要不了多久,菜苗就長到十來公分高了,這時候就要間苗。不管每一窩中生有幾根白菜苗,都只留最好、最壯的一根,讓它盡享「獨食」,以便茁壯成長。

秋末冬初,地裏白菜初長成,整整齊齊地站在那裏,像列隊的士兵。父親見了,十分高興,經常泡在菜園裏,不是拔草,就是捉蟲,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這個時候,白菜吃起來還比較粗糙,乾澀,沒有細嫩、清甜的滋味。天氣越來越寒冷,北風越來越凜冽,白菜在經歷過一場場寒霜和風雪後,終於華麗轉身。除去外面幾層黃葉,菜幫潔淨如白玉,菜葉嫩綠似翡翠,像古董店裏陳列的玉白菜那樣清新可人。

這樣的好白菜,在母親的手裏,不需過多的調料,就能烹製出一道清新爽口的家常菜。她將白菜幫子洗淨,控乾水分,平鋪在菜板上,像拍黃瓜一樣,拍鬆其筋骨,然後斜刀切片。旺火爆香蔥段、薑絲、蒜片、紅椒、花椒等家常調料,將白菜片倒進鍋內快速翻炒,斷生後,烹入少許鍋邊醋,迅速起鍋裝盤。她清炒的白菜,色彩鮮艷,香甜脆嫩,百吃不厭,鮮甜的滋味至今還在記憶裏浮現。

在母親手中,白菜葉更是用途多多,清炒、燒湯、拌涼菜、泡酸菜、下麵條都很好吃。吃到高興時,父親和母親就會互誇幾句,父親誇母親的白菜炒得好,母親則誇父親的白菜種得好。我們姐弟聽了,暗暗好笑。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正是他們互相欣賞的相處之道,才成就了他們如白菜一樣平平淡淡,清白純粹的人生。

儲存白菜,人們自有妙招。那時,差不多家家戶戶都建有一個地窖,專門儲存紅薯等。當然,他們也會將成熟的白菜放進地窖,如果溫度、濕度適宜,不僅能榮登春節的餐桌,還能保存到來年農曆二三月份。後來有了塑膠袋,人們很快發明了新的保存方法。白菜快成熟時,人們不會急着收回去,他們會讓白菜繼續長在地裏,給它稍加整形,讓它包裹得更加緊實。用乾稻草或棕葉等,將白菜攔腰捆紮一道,再用塑膠袋給每棵白菜都戴上一頂「帽子」,類似現在的套袋水果。也有人會搬來一些稻草,給每棵白菜罩上一把稻草,像搭上了一個「人」字形的屋頂,既透氣又保暖。平時,白菜能自然吸收土裏的營養和水分;要吃的時候現挖現用,既方便又新鮮。無論是「塑膠袋法」還是「稻草法」,都能給白菜保溫,又能延長保存期,還能使白菜變得更白更嫩。這些保存方法,既適用又簡單,鄉裏至今還在使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