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秋風起,轉眼已然到中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多少吟誦月亮的詩篇,和月光一起閃爍在中國人的心間。
記得那年背井離鄉上大學的我,獨步校園橋欄,明月依然漫步雲端,那連綿波動的雲浪,伴隨王菲《但願人長久》,讓我不動聲色地思鄉掛念親人。秋日深夜,回蕩耳畔:「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光靜靜地撫摸異鄉人安靜的心,我靜靜地思念,靜靜地思鄉。想此時的家鄉,應是秋意綿綿。靜靜的白雲,在天上飄蕩。紫葡萄成熟了,桂花播香,柿子樹結滿了果子,花香、果香、月餅醇香。一屋的歡聲笑語唯獨缺少了我。求學之路越遠,對家鄉的眷念越深,隔著歲月不斷地回望。
暑氣漸逝,跨過農曆八月初一的門檻,就好像進入三千年前描繪月的《詩經》意境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我喜歡孑然一身,在月色如銀的秋境中遊走。我的身影反復被皎潔的月華拉長,縮短,再拉長。然後,影影綽綽地映射於地面,被枝枝蔓蔓分割投影的曲線,竟潑墨出傳神的中國畫韻致。
李白的《靜夜思》是中國人最熟稔的思鄉詩詞,秋風安撫那些遠逝的日子,也吹皺了賞月人的心境。庭院風止,明月漸升,於靜謐溫馨的深夜,把一脈清輝溫婉地灑向大地的各個角落。此刻,讓我們推開心門,點燃希冀和祝福;讓我們把清明與安謐刻於明月上,讓它煥發生命之韻來照亮人生征途。
親友相聚一堂,聊天賞月,才是我們傳統的中秋味道,也是每年的必修課,如水的月光,照亮每位親朋好友的笑容。今朝團圓美滿,喜親人團聚,看淡紛擾情,微風徐徐過,木樨緩緩開,笑語紛呈。如此良辰美景,人世至樂之事,莫過於此。伸出手臂,攬一懷如水月色,我能握住這素白晶瑩,清光四散的月亮麼?俯頭唏噓,銀光閃眼,跳躍不定。刹那,我似乎望見了千年前的光影。
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古往今來,月亮並不僅是空中那皎潔的一輪。照遍千山萬水,照遍塵世滄桑,目睹山盟海誓,同樣也哀婉勞燕紛飛。曾記古時中秋明月高掛,大觀園中有賞月佳處,「堪憐詠絮才」的黛玉和豪邁性情的湘雲於此臨水望月,聯詩抒情:「三五中秋夕,清遊擬上元。撒天箕斗燦,匝地管弦繁。幾處狂飛盞,誰家不啟軒?」桂影濛濛,那位偷食上天仙藥的嫦娥,此時是否懷抱玉兔,獨倚月桂,望下界歡歌笑語。暗自神傷,韶華漸逝地,獨守於清寂的廣寒宮裡。
彈指一揮,流年偷換。李白的《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些亙古流傳的詩篇,把月亮、人文和情感融合為一體,而我也提筆寫詩:桂香疏影,彩燈四射,夜闌如水,醉入深秋,祥和安逸,月滿人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