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廟內,又被右邊一位黑人形象的護法所吸引,這座護法名為「達奚司空」,相傳他是唐朝時厚從古波斯國來朝貢的使者,後來在此坐化成仙了。從這座神像我們可以看到唐朝時萬國來朝之盛況,我國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之繁華。
再往廟裏面走,愛好書法的先生就驚喜於這裏有這麼多塊書法碑文,馮教授說這裏被譽為「南方碑林」,眾所周知,碑林一般指的是享譽世界的西安碑林,這裏被譽為「南方碑林」,可見南海神廟內的石碑是極具書法文化價值的。一一看過去,有南海神廣利王廟碑,該碑立於公元八二零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了,由韓愈撰文,陳諫書寫,李叔齊鐫刻,被譽為「三絕碑」;有大宋新修南海廣利王廟之碑,俗稱開寶碑,立於公元九七三年;有洪武三年御碑,內容為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一三七零年)頒布的詔書;有康熙年間清朝皇帝玄燁御書的「萬里波澄」碑,「萬里波澄」四字當年有匾額,也有碑石,可惜該碑的原碑已不存,只剩下碑文基石,從大門外移到廟內禮亭右側。還有很多近現代書法碑文,一排排安靜地佇立着;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展廳,想逐一仔細看過去,至少得半天時間。
我獨愛「萬里波澄」四字,一來該碑文的字體是我喜歡看的,二來「萬里波澄」寓意希望萬里海面平靜,大小航船平安。雖然滄海桑田,昔日大海一再退後,昔日港口繁華不再,但是人們期待生活安寧平靜,一帆風順的美好願景千百年來仍然相同。
馮教授還介紹說每年農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本地人的「波羅誕」,南海神廟這裏有盛大的廟會,不僅熱鬧非凡,幾天之內有二三十萬人來這裏趕廟會和祭祀,而且該廟會特別有嶺南民俗特色,比如有波羅雞,波羅糭,還有波羅平安包──一種美味的紅豆餡包子,還有廣繡表演,晚上有花燈……聽了馮教授的介紹,我想,明年二月我要來這裏趕廟會!由一年一度廟會盛況也可以得知神廟之所以一直被較好保護的部分原由。
很長時間以來,傳統認為嶺南為南蠻之地,瘴氣暑熱不宜居,認為南方是不被朝廷所重視的地方。南海神廟的皇家規制告訴我們,古代朝廷從來沒有輕視它的任何一塊疆土,何況這裏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南海神廟被譽為南方碑林,波羅誕和神廟廟會被稱為海洋文明活化石,端午節這天遊南海神廟,可謂大開眼界,收穫多多,不虛此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