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與AI聯手畫插圖  思正

 早前,為了給作文選《鍾靈》畫插圖,在臨時找不到學生幫忙的情況下,同事只好藉助AI之力,完成任務。因AI不太理解提示詞,故生成的畫圖需反復修改。這些插圖在線條和造型上過於追求「精準」,倒不如人手畫得有味道。雖然如此,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也算是大膽引進了AI進行繪圖。

 話說山東衛視有一堂超級語文課,一位年輕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用AI畫出心目中的木蘭。學生需要在文本框輸入對木蘭某個場景的描述,描述語自然是越具體越好。有同學的描述語是,「木蘭目光堅毅,神情堅強,嚴肅而有力,騎在一匹白色的戰馬上,手中的弓弦緊繃著,朝著燕山的方向,一支箭橫穿月影,鎧甲上反射出銀灰色的月光。」這段話令人想到「寒光照鐵衣」等詩句。很快,AI生成了四幅圖畫,學生從中挑出最滿意的一幅,並指出其他插圖存在的問題。從中可見,教師之意不在AI,而在培養學生讀、寫、評一體化的能力,這樣的做法還是可取的。

 最近,同事在課堂上嘗試讓學生藉助AI畫插圖。李凱老師在上《陋室銘》的課堂上,讓學生寫提示詞,藉助AI畫出具有中國風的陋室。學生興趣盎然,能從環境、人物的角度進行細緻的描述,最後生成圖片。可惜圖庫中關於古琴的圖太少,不易生成合適的圖。無獨有偶,翁燕楓老師在上《項脊軒志》時,課前亦先讓學生手繪插圖,課上用表格梳理項脊軒的特點,再用星火大模型的繪畫大師重現項脊軒修葺前後的樣貌。很快,圖片生成,有借書滿架、日影反照的空屋,也有地處偏僻、爬滿藤蔓的老屋,感覺與想像中的項脊軒尚有距離。我覺得該環節可以精簡,直接聚焦關於提示詞的撰寫,效果可能更好。

 在語文課上,以配插圖的形式來安排活動,無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AI技術屬於概率式方法,難以精確操控生成的內容,容易出現幻覺。這對研究者來說是破壞力,但對創作者來說是創造力。由於生成的內容是隨機的,故提示詞的撰寫需要精確表達細節,反復生成,讓AI從「黑匣子」中抓取最匹配需求的內容,從而生成最合適的圖片。具體的做法可以是讓學生發揮想像,用文段描述意境,然後藉助AI生成圖片;或是讓學生看AI生成的插圖,再猜相匹配的詩文。無論如何,AI技術只是輔助手段,語文課還是需要回歸文本,通過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目前,AI技術還在進化中,適合生成不要求精準的插圖,如微信貼圖等。在語文課上,畫插圖的活動只是手段,教學還應回歸聽、說、讀、寫的正道。內地名師就有巧用插圖解讀文本的成功做法。當然,在AI技術的加持下,插圖若配得好,相信課堂也能做到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