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詐騙陷阱 學生群體尤為需要警惕  黃懿德

 近年來,網絡犯罪活動層出不窮,網絡詐騙個案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受害者中,學生群體佔有相當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首先,學生群體普遍缺乏對金融風險的警覺意識。年輕人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容易被一些「高額回報」的投資吸引,而忽視了其背後潛在的風險。此外,他們的金融知識和經驗普遍較少,很難正確判斷一些高科技詐騙手法的潛在危險性。

 其次,學生群體在心智發展方面尚未成熟,較易受到心理操縱。網絡詐騙分子常常會利用一些心理學手法,如製造虛假的緊迫感、誘導性的語言等,來影響受害者的判斷和決策。對於經驗不足的學生來說,很容易被這些手法所迷惑,進而主動轉發詐騙信息,擴大受害範圍。有研究發現,年輕人更容易被誇大的承諾和虛假資訊所吸引,這是造成他們上當受騙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學生正處於自我探索、認識自己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他們渴望獲得認同、追求獨立自主;另一方面,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對情感關係亦充滿好奇和新鮮感,容易被花言巧語所誘騙;此外,電子產品發達的時代下,青少年過渡依賴社交媒體,往往更容易產生孤獨感,騙徒更易乘虛而入。

 當然,不僅學生群體容易受騙,教職員工也是網絡詐騙的高發群體之一。教職員工往往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金融知識,但由於工作壓力大、精神狀態不佳等原因,仍容易被詐騙分子利用。有研究發現,教師和行政人員在受到欺騙後,常會出現強烈的自責和無助感,他們甚至會對任何涉及財務或網絡的事物產生恐懼,生怕再次遭受詐騙,而長期的焦慮和恐懼最終可能導致抑鬱症狀的出現,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因受到詐騙而導致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個案中,受害者甚至會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徵兆。詐騙行為給受害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和身心造成巨大破壞,他們會感到痛苦和無助,並出現噩夢、注意力難集中等症狀。

 綜上,網絡詐騙給受害者的心理造成的創傷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我們極需加強對學生等群體的心理健康關注,並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