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不震)食肆最痛的淘汰期  聶風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朋友的餐廳開在遊客區,那裡要買一盒才一百克的小餅乾的價錢,就等同於我再走三分鐘路程去到的茶餐廳,所能吃到的午市套餐。也許真是付不起,同時找到有套餐的小店更有性價比,這就是澳門現時所看到的情況。

 從特首要公開表明,呼籲市民留澳消費:「有一餐留返喺澳門食,不要三餐全部都北上」;並期望業主加租不要加得太多,以支持本地商戶。當然身為一方之首,在這個極為需要融入大灣區的時刻,總不可能阻止大家北上的勢頭,唯有勸說大家留有餘地,至少給本地食肆留一線生機。

 澳門目前商戶的情況,一方面是積累了過去二十多年以來一片向好的大環境之下,全部水漲船高,絕大部份物價不可能像我們想像中有升有跌,像燃油、食物、租金等,積蓄下來的升幅,怎樣都不能與過去十年,甚至一、兩年來相比,簡單如你去買一串魚蛋,看似與十年前的原料、成份、工序都差不多,但它本身的價值又混搭上人工、租金以及商家期許中的利潤。

 茶餐廳幾十元午市套餐,有吃有飲,味道、品質上我認為不過爾爾,然而我是本地居民天天吃著,自然希望可以更便宜,又或者可以做得更美味;對於同坐茶餐廳之中,眼觀幾乎近八成都是旅客的話,在他們而言再好或再差都只是一餐,經營者最渴望是賺到這些顧客,要求較少又不在乎豪花這一次。這也是何以本地居民不喜歡到遊客區用餐,因為雙方的理念都不盡相同,那些既想賺到遊客錢,又要做到本地人生意的店家請不要太理想化,現下先來一波最後的掙扎,看到不少食肆都嘗試做宣傳,推優惠,看誰可以支撐下去,汰弱留強,或者就是經過這一波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