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新一輪中心區百年一遇防潮(洪)能力提升建設 珠海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記者陳藝珠海報道】珠海市推進水利防潮(洪)減災體系建設和提升抵禦颱風、風暴潮災害能力情況新聞發佈會昨日在珠海市人民政府新聞發佈廳舉行。珠海市水務局副局長曾文清在發佈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

 由於珠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珠海市的外江堤防建設管理工作每年都需要面對兩方面的威脅,一是颱風暴潮、天文大潮導致潮水頂托造成次生災害,二是上游洪水過境珠海導致薄弱堤段潰堤漫堤而造成災害。多年來,珠海市在水利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升抵禦颱風、風暴潮災害能力方面開展了多項工作並成效顯著。曾文清對相關情況進行了簡要通報。

 曾文清介紹,珠海市地處珠江口西岸、南海之濱,珠江八大入海口門中,有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四大口門流經,極易受上游洪水和下游海潮雙重影響,發生洪澇災害。當前,珠海市累計外江堤防總長約三百六十四公里、外江水閘一百五十六宗、排水泵站一百一十四宗、山塘水庫八十座、截洪溝八十二點四公里,基本實現城區防潮洪標準達到一百年一遇、其餘區域達到二十至五十年一遇目標,全市海堤達成率百分之九十二,遠高於全省平均達成率百分之八十的水準,走在全省前列。

 據了解,珠海建市以後,為適應城市建設和特區經濟發展需要,相繼開展了鶴洲、三灶、洪灣、高欄、雷蛛等片區堤防的有序提標工作。經多年加固提標,形成了今天以「乾務赤坎大聯圍、小林聯圍、白蕉聯圍、中珠聯圍」四大聯圍+情侶路海堤+高新區海堤+鶴洲堤圍和四小聯圍共三百六十四公里海堤保護起來的濱海城市。

 曾文清介紹表示,二00二至二0一六年,珠海市累計投入約五十億元,陸續完成四大聯圍和四小聯圍等共約三百多公里外江堤防達標建設,海堤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二0一六至二0一八年,珠海市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目標,啟動了生態海堤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了全市生態堤防比例超過百分之四十;二0四八至二0二五年,珠海市又規劃新一輪中心區一百年一遇防潮洪能力提升建設,目前已經取得顯著成效。

 至二0二四年,珠海市積極籌措增發國債、超長期國債、地方專項債和市區財政資金,積極推動石角咀水閘重建工程、乾務赤坎大聯圍平沙東堤、平沙西堤、十字瀝泵站、大湧水閘重建工程、井岸下段,小林聯圍斗門段、紅旗段、礦山閘泵段,白蕉聯圍界河水閘重建工程等十七宗海堤、水閘、泵站等防災減災在建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水利防潮(洪)減災體系。

 曾文清表示,針對珠海市防洪潮治澇設施設防標準偏低,防洪排澇設施短板突出、非工程措施仍存在薄弱環節等問題,下一步,珠海市將構建高標準防洪潮體系,同時,將推進城市內澇系統化治理。採取完善截洪溝建設,增強水庫山塘防洪調蓄能力,挖掘現有水系、濕地、綠地雨水調蓄功能,構建城市雨水調蓄體系;新增或拓寬現有管道,提升河渠行洪能力;持續推進雨水管渠改擴建工程,提升城市排澇能力;有序開展城鄉重點澇區整治,逐步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防洪排澇體系。

 曾文清表示,珠海市將提升水旱災害風險管理能力,科學劃定藍線,加強城市水系的建設和保護,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利用數位孿生和大資料等新技術,完善「四預」體系,對潛在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應對,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