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鏡人語)害群之馬  令狐昭

新馬路近舊金碧一帶,向來是行人違規過路的黑點之一,不時有人胡亂橫過馬路,跟車輛鬥快,或穿梭於車龍之中,導致險象環生。有鑒於此,政府有意在新馬路的部分交通黑點加高行人道護欄,坊間則憂慮調整護欄會影響景觀,甚至有人覺得此舉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建築師呂澤強指出,目前旅客在新馬路一帶因亂過馬路而不時發生交通意外,但絕非所有都因跨過欄杆過路而肇禍,畢竟整段馬路有部分位置沒有設置欄杆。筆者早前便目睹一名女子從没有欄桿的位置一邊橫過到對面的巴士站,一邊低頭使用手機,其間她並沒有注意到一輛巴士已經駛至,司機見有人衝出馬路,馬上剎停,接着打開了前門,大聲責罵:「頂你個肺吖!你知唔知個死字點寫㗎?!」那時她站在巴士站與司機對望了一會兒,面無表情,默不作聲,然後繼續滑手機。究竟她是心中有愧,還是無動於衷?

坊間有聲音表示,人文質素和公民意識如不提高,任何道路政策的實施都難以奏效。正如筆者最近乘坐穿梭巴士從廣州回拱北時,發覺前座與後座之間的距離相當狹窄,若前、後座椅的椅背同樣呈九十度角的話,身高接近一米八者都會有「頂腳」的煩惱,更何況一對夫婦為了坐得舒服,把椅背調整到四十五度角,被兩名後座乘客指責時,還面不改容、理直氣壯地反駁:「你都可以咁樣㗎!」筆者與其他旁觀者,莫不搖頭嘆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由於穿梭巴士不可能像高鐵般時常有服務員巡視,就算乘客有任何需要都很難即時反映,一般「疑難雜症」只能私下解決,當時兩位後座乘客似乎不想引起衝突,從而影響司機駕駛,唯有息事寧人,啞忍了兩個多小時。下車前,筆者發現該兩名前座乘客彎下腰把鞋子穿上,才得知有人全程沒穿鞋,也許筆者載了口罩,所以不察覺有異味。

其實上述的所見所聞只是冰山一角,當局需要優化的社會環境和公民意識,以及便利市民和旅客學習、注意和遵守的各種「秩序」細節,可謂不勝枚舉。例如公交上不可進食,公共場所不宜剪指甲和喧嘩,進入升降機或輕軌前須讓乘客先出,主人應避免讓寵物隨處便溺,途人不可走出馬路拍照等。倘若大家一直不正視問題,不對症下藥,不懂得從「教育」做起,有些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多麼損人利己、多麼神憎鬼厭。面對各式各樣不文明的行為,當局既不能投鼠忌器,也不宜因噎廢食,這座人口密度極高的小城,匯聚了五湖四海的移民、外勞和旅客,彼此朝夕相對,如何把「各處鄉村各處例」轉化為「入鄉隨俗」,無疑是社會管治和城市規劃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我們不宜把不文明、不守規或自私自利等「罪行」標籤到某類人身上,因為任何族群、階級、年齡層都不乏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