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窮人才吃辣嗎?  方婷

古代窮苦人家之所以熱衷於使用調味料,主要原因是當時新鮮食物匱乏,他們需要借助調味料讓難以下嚥的粗米雜糧變得可口,同時通過醃製的方式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以備不時之需。而辣椒真正成為全民普遍食用的辛香料,則要等到道光以後。

除了貴州、湖南、四川、江西這四個公認的嗜辣省份外,雲南、湖北、陝西、甘肅等地區的人們也大多喜愛辣椒。這些地區大多具有相似的特點,既不靠海、多山且氣候潮濕。不可否認的是,辣椒最初在這些地區的推廣,與當地的貧困狀況有一定關聯。這些地方多為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困難,有些地方還不產鹽,這才讓辣椒有了登上餐桌的機會。但絕不能因此就將「辣椒」和「窮人」劃等號,同時,以吃新鮮食材為傲而貶低其他口味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事實上,無論是喜好辣味還是喜好鮮味,都是各地根據長期所處的地理環境逐漸形成的口味習慣和差異。

然而,網上不少人搬出各種例子進行爭論。有人以地理環境為由,認為需要吃辣;還有人質疑,四川不是被稱為「天府之國」嗎,怎麼會是窮地方?這些網上的爭論,很多時候跨越了時空、地域和階層。即便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也存在富戶和窮人,而富人的素養如果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比較,確實會有高下之分,就如同暴發戶與「old money」的差別。不過,為了口味偏好而引發所謂的歧視爭議,除了能吸引流量,又能起到甚麼實質性的作用呢?

從實際資料來看,根據相關市場調研機構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川菜在全國餐飲市場的份額持續增長,在一些大城市,川菜館的數量佔比甚至超過了百分之二十。這充分說明了川菜在大眾飲食中的受歡迎程度。同時,辣椒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擴大,據農業部門統計,我國辣椒的種植面積已連續多年位居蔬菜作物前列,這不僅反映了辣椒在飲食中的重要地位,也體現了其經濟價值。這些資料都表明,辣椒早已不再是「窮人專屬」的調味料,甚至成為了大眾飲食文化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一部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