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隨筆)佛教之音  風雲

不久前的佛教節日,本澳的活動甚多,例如在澳門有傳統的舞醉龍,派龍船頭飯,祈福法會等等,而在離島的路環,更有一年一度的「路環光輝四月八」盛事,由朝到暮,有熱鬧的會景大巡遊,啤酒競飲,晚上的盆菜盛宴等等。而在那天眾多的活動,我們接觸的音樂最多的,自然是那個「路環光輝四月八」會景大巡遊了,這個大型活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在一眾善信的支持下,辦得越來越有聲有色。

當日有不少市民遊客專程前往欣賞,感受到濃烈的節日熱鬧氣氛,在逾三十支表演隊伍中,屬於音樂表演的,就可以看到有流行歌曲演唱,葡國土風舞的歌舞表演,色士風樂團的演奏,步操旗樂隊的花式表演,各類舞蹈武術表演的音樂伴奏,這還未包括有舞龍舞獅的鑼鼓鏗鏘呢,可以說當日的會景巡遊,也是一個音樂盛會。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傳播活動,都離不開用音樂來助幫,因為音樂歌曲可以凝聚大眾的心情,接收更清楚的教義思想,作用很大,就以佛教音樂來說,千多二千年在中國扎根,其中音樂作用十分重要,有其專屬的相關內容,在我國的佛教音樂,經已是自成一個體系,內容十分豐富。

佛教音樂可分為世俗化的和宗教性的,世俗化的音樂一般是用作民間的法事,宗教活動,節日祈福等等,其作用是提升信眾對宗教的景仰,營造氣氛,發人心省,所謂晨鐘暮鼓之謂也,因為中國古代很多帝王都崇尚拜佛,大力提倡,因此民間的佛教有深厚的歷史,內容也是極為多姿豐富;另一類則是以對修行有幫助的音樂,屬於寺廟性的,有供養和頌佛的作用,包含有極深的佛理。

佛教即是由古印度傳來,最早的音樂自然是以此為主,後來到了中國,經過歷代的發展,自然是有中國式的佛教音樂了,目前保存的最好和最完整的佛教音樂,乃是北京智化寺的音樂,包括有誦經、管樂和法器三大部分,當中以管樂部分最為著名,有傳統的專屬樂器,更有數量極大和藝術性極高的曲譜,是珍貴的文物,專家們的至愛。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政府對佛教音樂給予極大的支持,有專責的整理,修復,發展,推廣的部門,使到我國的佛教音樂,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提升,成為宗教音樂的重要財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