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多面睇)傾訴與人工智能(四) 發宗
上回提及大家可檢視一下自己是否對人工智能有過度依賴,也談及到使用人工智能的優缺點。但在過度依賴下應用人工智能的情況下,其實只會剝奪了我們與更多面向人們真實的連結、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也少了更多的動力和耐心來認識和聆聽那些不同背景的人們,他們的生命故事、經驗和想法。
人是有情緒流動的,而人工智能則不會帶著情緒與批判來搜集使用者的資訊,順應著我們所提供的資訊來回應我們的需求,乍看這些回應的資訊都頭頭是道,但細看這些大數據和統計,其實都只顯得粗糙與片面,少了點個別化,在思維上缺乏火花、反思、衝突、啟發與洞見。久而久之在這種搖籃的溝通模式下,當人工智能成為我們情感連結的替代品時,人們還能清醒地檢視和質疑這些資訊的信度與參考度嗎?
人工智能無可避免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但我們可以學習健康地善用它,對它保持邊界感,限制使用時間。同時多參與現實的互動,雖然網絡有許多教學的連結,但在課堂上我們有機會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們交流,有些有趣的資訊和經驗也常常在這些過程中獲得。此外,在遇到困擾時,人工智能雖然可以提供情緒價值及即時回饋,但請相信專業人士能更細膩地提供貼合個人、實際及全面的心理諮詢。最後,與親友常共聚,因為他們才是在現實生活為你提供支援的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