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昨日表示,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方針,特區政府將從正規教育系統和終身學習兩方面入手,建構澳門的人工智能及科普教育體系,開展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及全社會通識教育。同時,以建設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參與籌建粵港澳大灣區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為平台和抓手,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立法議員林倫偉口頭質詢關注如何推進教育-科技-就業於一體的培訓基地。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回應時表示,在正規教育系統板塊,今年,將進一步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今年初公佈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二零二四至二零三五年)》,開展本澳非高等教育規劃的中期評估,構建創新的科技支撐體系。在教材編製及教師培訓層面,教青局將規劃透過不同方式,為資訊科技教師和非資訊科技教師分別提供每學年十小時和六小時以上人工智能或科技相關的培訓內容。另外,教青局於二零二五年啟動本地化「智慧教學」服務平台的構建工作,現時先導計劃已有二十五所學校使用,目標於二零二六/二零二七學年提供予全澳中學使用。澳門科學館亦推出「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及「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利用高校、企業資源,共同支援科普教育工作。
她又稱,在終身學習板塊,科學館將持續推出「AI大講堂」,滿足居民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科學館還將積極推動資源下沉至社區,推行外展教育服務計劃,將人工智能設備和教學資源帶入長者公寓、日間中心、社區院舍等,便於長者及殘疾人士更便捷地體驗及學習。特區政府會持續深化高等院校與企業從課程設計、導師教學、實習實訓、就業等全鏈條參與,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新模式。
柯嵐表示,特區政府推動高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的學位課程,並在其他課程中加強相關教學內容。同時,推動本澳高等院校藉着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於橫琴的產學研示範基地和研究院等,開展不同領域的創新科研,在集成電路和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領域達到較高水平。未來,特區政府將分階段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建設,打造「國際教育示範區」和「國際科技創新示範區」,助力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