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考古博物館開放

 【新華社南京五月十七日電】(記者朱筱)從空中俯瞰,蘇州考古博物館由簡潔大氣的三角形塊面構成,巧妙融入越城遺址出土的「石錛」和「鉞」造型靈感,盡顯古樸滄桑與野趣之美。十七日,作為江蘇省內首座考古專題博物館,蘇州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

 蘇州考古博物館位於蘇州石湖景區內,越城遺址東北部,總建築面積八千九百七十二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寧主持設計,地面一層以「源起江南──蘇州地域文明探源」為主題展開基本陳列,延續地域文明策展理念的同時,有序傳承江南文脈。地下一層則以「華章江南──蘇州考古發現成果」為主題。

 據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蘇州考古博物館館長程義介紹,館內藏品以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藏品為基礎,精選一千二百件(組)陶瓷器、漆木器、青銅器、金銀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其中五分之四以上展品與遺跡首次亮相。在地下一層的展廳內,重達九十餘噸的「東吳大墓」──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國孫吳一號墓,在經過復原後與公眾見面。

 記者在博物館內看到,這座磚室墓平面為十字形結構,佔地約一百五十平方米,長約十五米,寬約十米,大墓出土文物一同陳列於旁,包括五十八件金器、四件銅器及若干件瓷器,其中一件龍首金釵吸引不少參觀者的目光。這根金釵長二十六厘米,重二十七點一克,頂端為一龍首,用細金條、金片、炸珠等勾勒出眼睛、耳朵、角等,工藝精湛、栩栩如生,其與另一件展陳在蘇州博物館的鳳首金釵為一對,屬於較為少見的孫吳王室高等級金器,考古人員判斷其主人是一位地位較高的年輕女性。

 據悉,蘇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國孫吳一號墓是蘇州地區發現墓葬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自二0一八年發掘結束後,因原址不具備保護條件,工作人員在最大程度減少破壞的情況下,將其整體切割後搬遷至倉庫保管,等待易址重建。「為了讓一號墓在博物館復原展出,工作人員多次研究搬運路線,小心翼翼地開展『搬家』工作,復建所用磚都是原來的。」程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