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騎行馬嶺關  黃平安

關隘無存,馬嶺依舊,風光卻更加地美了。

石泉縣誌載:「嶺在邑東三十里,橫亙曲折有十八彎,為漢南之通道,堪輿家謂之天馬,此嶺之得名也。」古時,陝南石泉馬嶺關上設有關卡,為古道上的重要關隘之一。於馬嶺上觀日出,景色神秀,美不勝收,是石泉古八景之一——馬嶺朝陽。曾有詩贊曰:「天馬峰頭駐馬看,團欒紅日嫁青山,深溪邃壑重重色,人影千尋在遠灣。」

馬嶺關,如一匹駿馬,橫亙在池河與漢江交匯處,阻隔着南來北往的腳步,讓人望而生畏。隨着現代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無論是鐵路還是國道,都從馬嶺隧道穿山而過,把高高的馬嶺關遠遠拋在了山頂之上。但我和很多人一樣,還是喜歡走那條叫做「九里十三灣」的老路騎行馬嶺關。出縣城一路向東,雖然道路蜿蜒蛇行,但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視野遼闊,的確是個騎行的好地方。人們一邊快樂騎行,一邊欣賞風景,悠哉樂哉!

「九里十三灣」,顧名思義,這彎彎的山道忽左忽右,忽平忽陡,完美地詮釋了「山路十八彎」的意境之美。一路上,除了摩托車的馬達聲,還有悅耳動聽的鳥鳴聲,對岸火車的汽笛聲,山風輕柔的伴奏聲。偶爾有騎行客與你擦肩而過,也多是出來「撒歡」的人,彼此心領神會,或淡淡一笑,或喇叭傳情,就算是打過了招呼。

雖然騎行不能分心,但闖入視野的風景太迷人,抵不住誘惑時,總會停車坐愛,駐足欣賞。近處,是粉牆黛瓦的民居,高低錯落的碧樹,綠浪起伏的田疇,躬耕隴畝的村民。兩山之間,漢江似輕輕舞動的碧綠絲帶。對岸,國道、鐵路結伴同行,車來車往,川流不息。再遠處,是青山,是藍天,是翱翔天宇的蒼鷹,是自由飛翔的白雲,是無限遼闊的想像。兩隻眼睛不夠用時,常常會打開「第三隻眼」,把那些在城裏見不到的自然風景攝入鏡頭,留待日後慢慢品味。一路上,想玩就玩,想走就走,不擔心車輛堵塞,也不用考慮交警處罰。縱是舊時仗劍走天涯的俠客,也沒有暢享這「風和自由」來得舒心愜意。

雖是走走停停,這十幾公里的路程,還是很快就到了。馬嶺關雖是古關,但古跡已然無存,就連縣誌裏記載過的「息肩亭」和那些古意悠然的楹聯,都不見半點痕跡。但嶺上數家民居錯落有致,散落其間。他們遠離喧囂,與風聲鳥語為友,與綠野山花為伴,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就像桃花源裏的人家。但院子裏停放的小車、摩托車、洗衣機和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等現代玩藝兒,分明在默默地告訴你,這裏雖然安靜,但絕對不落後。這樣的地方,這樣的生活,真是讓路人感歎不已,羨慕不已。

馬嶺地勢高聳,是一個登高望遠,遊樂賞景的好地方。若你是個早行客,又碰上了好運氣,就會幸運地邂逅到「馬嶺朝陽」的壯美。遠眺東方,太陽剛從遙遠的天際露頭,像剛剛出浴的少女一般,羞得滿臉通紅。於是她便扯開一條桃紅色的紗巾,把自己隱藏在了醉人的雲霞裏。頓時,池河大地沐浴在了金色的霞光之中。蜿蜒的池河閃耀着金輝,讓人不禁想起「誰持彩練當空舞」的妙句來。鐵路、公路、田野都在逆光下若隱若現,美如詩畫。偶爾,有火車從馬嶺隧道穿山而過,長鳴着汽笛,身披着朝霞,漸漸地消失在黛藍色的逆光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