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天下為公 圖文/沈翔天
在文第士街、治安警察局交通廰(昔日曾是治安警察局)對面,有一幢非常獨特的三層建築,尖拱形門廊,凸出露台的縷花柱欄和牆壁牒垛,充滿伊斯蘭摩爾風格。路過行人從牆垛縫隙,可窺見屋內庭院廣場,綠樹矮叢簇擁下,屹立豪邁偉岸,長衣及膝的銅像,背後粉藍牆壁上是四個醒目大字──「天下為公」,大家便知道這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國父紀念館。
該建築於1918年由孫家出資興建,是國父元配及兒子的住所,1931年附近火藥庫爆炸,受波及損壞,澳葡政府作出賠償,由孫氐兒子用賠償金,改建成現狀。
直至國父元配病逝,1958年原址易名為「國父紀念館」,保留原有佈置,展出國父在澳門行醫時的用品,和有關辛亥革命的圖片、書信、書法等珍貴紀錄,向公眾開放,以作緬懷悼念。
孫中山先生在故居逗留的時間甚少,郤多次經澳門往返香港及海外。他以優秀成績畢業於香港華人西醫院,並曾在澳門鏡湖醫院擔任義務醫師,是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擅長外科和治療肺病。
澳門是國父開展革命的搖籃,在此地建立「同盟會」支部;廣州起義失敗後,乘小船逃抵澳門,剪辮易服,改扮女裝,經香港前往日本,繼續為革命無私奉獻。
有空參觀國父紀念館,可對孫中山的理念和生平,及與澳門的淵源窺豹一斑,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