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明:特府持續推動本澳高校創新科研轉化應用 已產出一批成果有成商品進入市場

 【特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就立法會何潤生議員書面質詢的答覆如下:

 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本澳高等院校開展不同領域的創新科研,加強與企業合作轉化應用;並依託自身優秀學科和研究領域優勢,引進和培養高端科研人才,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培育優秀的人才。

 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透過多元化的方式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包括:主動為企業及科研團隊提供產學研配對服務、舉辦科技周以及路演對接會、組織科技企業及科研團隊參與各活動等,以提供成果展示及交流平台。本澳高等院校發揮自身科研優勢,藉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示範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開展中醫藥、微電子、智慧城市物聯網、航天科技及中葡機器翻譯領域的創新科研,並積極與重點產業領域的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同時開展配合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的產學研合作項目,並探討更多的合作方案,更好地實現轉移轉化的工作,例如澳門大學成功研發用普通水泥生產的納米材料,現已應用於建設澳門大橋、橫琴口岸、滬昆高速等;澳門理工大學研發的「中葡/葡中公文輔助翻譯系統」在澳門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其他機構獲得廣泛應用。近年澳門高等院校已產出了一批科研成果,部份已成功實現技術轉讓或孵化出初創公司或產出商品進入市場。同時,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在企業、社團等先免費試用、後付費轉化,需考慮成果商品化的成熟度,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進一步評估這提案的可行性。

 在人才培育方面,澳門大學通過創新創業中心整合資源,建立包括初創支援、培訓指導、宣傳推廣、專業顧問、資源對接等方面健全的孵化體系,支援師生及校友將具有商業潛力的創新構想轉化成創業項目;同時與大灣區高校和企業合作,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產學研合作機會,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澳門理工大學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團隊開展學術研究並轉化成創業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比賽,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創」模式,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及孵化支持。此外還組織學生參訪企業和創業孵化中心,推動與大灣區企業對接。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表示,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透過舉辦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並組織多個對接洽談及講座活動等,為本地創新團隊提供展示及交流機會,促進項目與市場資源的有效對接,增加其商業化和產業化的可能性,當中不乏具發展潛力的科技創新項目獲得資源和支持。此外,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去年支持澳門大學推出「優創企業資助計劃」,針對具潛力的高校創新項目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援,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澳門創新創業生態發展。未來,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將繼續與本地高校、科研機構及科創業界保持緊密協作,積極探索推出更多具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及服務,協助優秀科研成果加速轉化落地,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本澳高新技術產業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各高等院校因應自身定位及配合本澳重點產業發展所需延攬本澳及世界各地的優秀師資,透過引進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持續強化師資隊伍,現時,已開設了如自動化與系統工程、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商業智能與數據分析、跨學科(科技及管理)工程等範疇的學位課程;此外,與外地高校合作,聯合開辦生物醫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位課程,培養更多理工科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