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仍未結束,特區政府便公布九月份啟動新一輪消費大奬賞計劃,同時將長者立減消費金額調升至五百元,持殘評證人士獲發五百元立減關愛卡。消息傳出,社會歡慶,畢竟,見到政府早作籌謀,關顧民生,也憑藉公帑聯同社團共謀激活中小微企經營,共同加大本地消費促成資金流動,保障了活的市場生態。
俗語說「銅錢無腳走萬家」,意味着資金是要流動,才能形成動力激發市場生機。儘管當今澳門社會在數字上躋身全球富裕城市前列,可是,「短板」上,還有一批弱勢群體有待照顧,而「中產」階層,因近年疫情打擊和環球經濟不景氣,有「餘錢」卻不敢、不會輕易花費,加上北上消費令到資金外流,構成本地經濟復甦乏力,以至不均衡,環環相扣,更令「活水」流動乏力。
當社區消費大奬賞成為激活資金流動,撬動公錢加速流轉,「銅錢無腳走萬家」,又復見市民願消費、肯使錢,便能構成內需動力,資金流轉,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叠加效應。雖然,可能仍是同一批資金,但,在流動「過戶」頻率加速,流轉收支增加「戶數」下,便能產生強大效應,形成人們手頭多了活水,刺激起大家的消費意欲,從而增加整體社會信心,願消費、肯使錢,跟「守財奴」形成天壤之別。
如果能夠從動用公帑激活市場信心,引發連鎖反應和槓桿推動效應,那麼,以澳門社會而言,從「藏富於民」將資金有效調動,形成「銅錢無腳走萬家」的活化流動機制,那麼,這個微型經濟體便能有效激活市場營商和人們消費信心,構成正向動力,展現社會生機。
想想,這也是社會預期的表現,看好經濟發展,人們將手頭資產用於消費、提升生活質素,便能營造旺期,又從而推動大家更多消費,加速「銅錢無腳走萬家」的動力……這,也是特區政府看好本澳內在條件,以消費大奬賞作誘因,激活市場的財政政策運用,博得市民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