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小城風起   甘遠來

風起了。每日騎車上班上學的人最能體認到風的變化,昨日小風、今日大風、後日強風,而風常和雨共同出現。夏日多風雨,我們應對大風時候、颱風季或風暴潮已經有了較周詳的方案,上至大政府,下至小家庭,各有所為。

小時候是最愛颱風的。無他,只因為可以放一個美滋滋的颱風假。但當年的「天鴿」卻完全扭轉了我的印象。還記得「天鴿」是在我讀中學時發生的,澳門沿海常有颱風侵襲,澳門人雖然久歷颱風考驗,但仍想不到「天鴿」竟然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也許就是安逸慣了,喪失了警惕和敬畏。炎炎夏日斷水停電的日子仍然歷歷在目,以史為鑒,我們現在面對洶洶颱風,即使再猛烈,也輕車熟路,心中有數。

記憶中今年有名堂的颱風也能數出幾個,「蝴蝶」、「韋帕」、「楊柳」⋯⋯颱風的命名頗為有趣,由世界十四個國家、地區組成的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提供一百四十個名字,輪換使用,而一些破壞力巨大、造成大量人命財產損失的颱風名字被除名,不再使用。這種命名規則冥冥中也有一些祈求自然的意味。

動筆時收到一則新聞通知,預計澳門未來九月到十二月還會有兩個熱帶氣旋吹襲,讓人訝異於今年的颱風未免也過於頻密了。至於黑球(強烈季風信號)?澳門居民早已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