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者何人)香嚴擊竹 李蕭錕
過南陽時,香嚴前去瞻仰慧忠禪師的遺跡,暫時小住該處。一日,香嚴在山中除草,於草叢中揀出一片瓦礫,隨手抛出,偶然擊中竹子,清脆一聲作響,香嚴忽然之間忘卻所學的一切,頓然省悟,便作一謁:「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逐歸沐浴,焚香遙禮溈山禪師,贊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卻,何有今日事耶?」
其實,溈山對香嚴的啓發,就是要他放下知識文字的迷障,返求自性。知識容易教人起分別心,遽然失去自己無染的佛性。吾人的佛性,是在父母未生你之前,便圓滿具足,無染無垢。
香嚴擊竹悟道,是因為長久以來的內修疑團,知識障礙在擊竹聲響的當下, 煙消雲散,猶如虛空粉碎,頓時將香嚴帶回到「父母未生之前」的原初狀態,無垢無染、無分別。
禪宗師徒間之對話,師父多以此「父母未生之前」或「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作為話頭而讓學人參禪,目的在指點學人參自己的本來面目,返回自己原有的佛經白性,而不假外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