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琴澳間擬新增通道的人工成本 李倩恩
據近期有關媒體報道,琴澳之間,計劃新增四條通道,以加強兩地的銜接與發展。查詢消息的來源。得知是深合區規劃與城建局發布的草案,即《橫琴粵澳深合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則》。
擬新增的四條通道,即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新型智慧化口岸、金融島碼頭口岸(對接內港碼頭)、聯澳路通道口岸(對接氹仔盧伯德圓形地)、長隆大道通道口岸(對接路環射擊場附近)等四處口岸設施。因為粵澳(具體為琴澳)之間的特殊性,新增通道,就必然要新增口岸,且都是一線口岸。
如若真的四條通道全開通,那琴澳之間就極為方便通行了。琴澳間的一體化,也就更進了一步,更具體化了,而不僅僅停留在紙面,躺在政府的公文裏。還可以想像得到的是,橫琴的常住人口,肯定增加不少。並且其中,有相當部分,是從澳門移居過去的。
但是,就如同俗語所講,說的容易做的難。開通四條通道並不難,而增設相應的口岸,其人工成本,不知道有沒有人算過?陸地面積僅三十餘平方公里的澳門,已經有關閘、青茂、跨境工業區、內港、外港、港珠澳大橋、機場、橫琴(蓮花口岸)、北安等近十個口岸了。每一個口岸,看似簡單,實際卻是一個龐雜的綜合體,除了邊檢,還有海關、疫檢,還有必不可少的保安、清潔等。所謂一個坑一個蘿蔔,四個一線口岸,得安置一大幫人員。如果每個口岸都是二十四小時即全天候通關,那所有的工作人員,又得三班倒,那數量就更可想而知。澳門政府的負擔必然加重不少,澳門的財政能否經得起折騰呢?會否不堪重負呢?有沒有理化的替代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