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蔬果檢測燈 陳青青

昨天在刷短視頻時,刷到一則推銷蔬果檢測燈的廣告。所謂的檢測燈,實際上就是一枚小小的手電筒,可以握在掌心,很是小巧,屬迷你型,方便攜帶。瞄了一眼銷量,竟是十萬加。有點讓我驚奇。據商家說,可以檢測水果、蔬菜、肉類等。

怎麼檢測呢?依商家示範,打開手電筒,往食物上一照,如果有「妖魔鬼怪」,就立馬會現身,甚麼農藥殘留、添加劑、黴菌真菌等,都會被照射出來。其中一款,在電筒下只會顯示綠色、黃色、紅色三種顏色,綠色表示可放心食用,黃色就表示有問題,紅色就不建議食用了。還有一款,是通過紫外光照射食物,如果顯示出斑駁的色彩,就說明這食物是有問題的。至於具體是甚麼問題,則需要到專門的檢測機構,才能確定出來。

這些小手電筒也都是充電型的。用廣告上的話語來講,就是可以持續循環使用,減輕了消費者的負擔。這是不是有點類似冷笑話?消費者自己購買檢測設備,這消費成本增加了多少?

為甚麼會有如此多的民眾購買蔬果檢測燈?說白了,就是對外邊銷售的食物不放心。從水果到蔬菜,從飲料到肉類到糧食,總之,還沒有完全讓人不擔心的吃的東西。從果農到菜農,從食品加工企業到各級商販,還沒有哪個環節完全透明。最可惡的各種添加劑,可謂防不勝防。諸如保鮮劑、防腐濟、甜素、色素、膨大劑等等,或浸或洗或泡或塗抹或注射,手段層出不窮,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無數人在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儘量自保,儘量減少吃到有害有毒食物食品的機率。蔬果檢測燈的出現與流行,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