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南寧,無論夜市還是餐廳,經常都可以有「蟲子」吃,有蠶蛹、蜂蛹、蠍子、草蜢、龍蝨,還有瘦瘦的竹蟲,這又和廣東另外一種經常用來做食品的胖竹蟲不同,前者纖細帶着竹筍的清香,後者豐腴飽滿,咬開是滿口油脂香。
對很多外地人來說,蟲子的樣子甚為可怕,但經過熱油一炸,外殼變得酥脆,撒上鹽和辣椒粉,入口至少還算香口,畢竟蟲的組成,還算是優質蛋白質。
可是,在公司的工作裏「捉蟲」,就遠沒有吃蟲這般「有滋味」,必然更讓人頭疼。千萬別忽視自己的第六感,有時候面對事情時隱隱覺得不妥,千萬要停下來考慮緩緩,否則很容易「自招麻煩」。
自己曾親身經歷過一次深刻的「捉蟲」教訓,當時公司某個崗位缺人,而該工作項目雖不算核心崗位,但任務多、要思考,總不能長期缺人,於是有了儘快補齊人手的衝動。遇到很多優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夠挖角成功,但事情不能再拖,於是迫不得已接受一位能力一般、業務理解亦淺,但推薦者反覆強調他「態度好、能吃苦」的同事,於是一時心軟,覺得「湊合着用,慢慢學習總能跟上」,最終還是把人引進來。
沒想到這次心軟,竟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Bug蟲」。這位同事只有態度好,其他一概不思考,大家討論工作時並不集中,需要點名才會有突然一下反應,想給安排的任務,永遠找不到重點,甚至乎承諾過的重要工作時點,也從基本上錯了,結果一個失誤,召集多個部門幾個老總去為她擦屁股,整個團隊打了幾百通電話,才勉強補救回來。
好不容易解決了一個問題,他又隨意應付重要的工作,一系列缺乏質量的結果。要時時盯着他的任務,幫他補齊漏洞、收拾爛攤子。最好笑的是,有些事情只是因為「他不願意做」,容易而簡單的工作都變成另外一個炸彈。常常暗嘲自己的「捉蟲」。若當初能堅持標準,不為應急而妥協,何至於陷入這樣被動的局面?
南寧夜市裏的蟲,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一眼就能分辨;工作裏的「潛在麻煩」,其實早已在最初的判斷中提示。不是每種蟲都可以吃,至少在工作中的蟲,不是有毒,便是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