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路心語)對聯之妙,妙不可言  思正

 一月下旬,乘車前往東莞探尋歷史文化。在三天的行程中,我們參觀了林則徐紀念館、可園、觀音山公園和東莞博物館等地。印象最深刻的是,所到之處皆有對聯,且涉及儒釋道,精巧美妙,令人回味。

 在參觀銷煙池舊址時,我們回顧了虎門銷化鴉片的歷史,為林則徐的大無畏精神而讚歎!可惜,平庸無能的道光帝卻將他革職查辦,發配新疆伊犁。在貶途中,林則徐為安慰家人而寫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最動人心魄的一句詩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面對國家危難,林則徐挺身而出,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這是真正的大無畏!期間,我見到林則徐撰寫的對聯,「老樹蒼岩含古色,清溪白石稱幽尋。」字跡遒勁挺拔,錚錚鐵骨,恰如其人,自有一股浩然正氣。

 而到可園,我被這座「小巧玲瓏、設計精巧」的園林吸引了。亭台樓閣皆有楹聯,令人駐足欣賞。前門的楹聯是鶴頂格,「可羨人間福地,園夸天上仙宮」,取自祁觀之詩,讚得貼切。據說,可園主人張敬修為了紀念戎馬生涯,將作畫和休息之所命名為「草草草堂」,並配上了楹聯,「草草原非草草,堂堂敢謂堂堂」。打仗期間,他曾草草具膳、成寢、盥洗,但是深知為人處事不可草草,外表簡樸並不代表內心草率。解說員還給我們介紹了原前門聯:「未荒黃菊徑,權作赤松鄉。」看得出來,張敬修雖欲效仿陶淵明和張良,但是名為隱退,實欲復出。可園裝載著他的失意,而他將道家情懷付諸明山秀水,寄與亭台樓閣。

 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到觀音山公園參觀時,見到主辦方出了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並懸賞一百三十八萬元征集下聯。大家都被這獎金給震撼了。我也嘗試想要去對,可惜絞盡腦汁,無從應對。岑耀昌副主任坦言道,「這副對聯早就見過,但是對不出來,雖然對過『羅漢洞前羅洞天』,內容均體現佛教文化,可惜平仄不協。」經他解釋,才知上聯一語雙關,不好應對。我忙不迭地查了AI,AI煞有介事地給出下聯,譬如「羅漢寺中羅漢僧」「彌勒佛前彌福田」,令人見了哭笑不得。目前看來,面對精妙的對聯,人工智能還是窮於應付,希望未來有所突破。在下山前,我無意中看到了觀瀑台的楹聯,「福地書書書福運,名山對對對名聯。」後來才知,上聯是廣東楹聯學會會長鄒繼海先生擬的,而下聯則是楹聯愛好者對的,有獎徵集成就一番佳話。

 臨走期間,與王祖顯老師交流對聯之事。他也頗感興趣,說起廣東話的對聯,頭頭是道。他說,有上聯是「食包包食飽」,至今無人對出。這句對聯看似簡單,但是前四個字頂針,後三個字拆字合字,意思通順,巧妙至極。其實,民間不乏奇妙對聯,據說,古代有位女子為招親而出上聯,「荷葉蓮蓬藕」,因沒人對出下聯而終身未嫁。「千古絕對」不一而足,對聯之妙,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