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之後,回來兼職,已超過一年了。「Good morning」再見到那班餐廳常客,儘管並不知道名字,都會點頭打個招呼,或短暫寒暄幾句。這些白髮蒼蒼,比我年紀還要大的長者,通常是很有禮的,對我這個闊別的中國人,均會婉言問候,噓寒問暖,態度熱情關切。
花園餐廳的消費並不便宜,一杯熱飲,一件糕餅,夫婦結賬動輒十多英鎊,如果興之所至,嘗一份主餐,消費更高昂。他們已退休,沒有收入,卻風雨不改, 天天前來進餐,顯見經濟並不拮据,英國長者,多擁有自置物業,或入住政府房屋,所得的福利,也會按物價指數調升,足可糊口,要過簡簡單單,很有規律的生活,還可應付自如。
唯一要耽心顧慮的,是身體健康。
尚幸大多數長者,仍是精神矍鑠,豁達開朗,胃口正常,不少拄着拐杖,仍可緩慢挪步,行動自如。對比昔日我在安老院所見的,狀態好得多。定居安老院的人,多靠輪椅推出推入,半瞇着眼,大張着口,拚命呼吸,無法認人,頭腦模糊,飲食全由護理員協助,情況堪虞。大家似乎旨在等待,何時魂歸天國。
這班餐廳常客,萍水相逢,但能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環境下,不期而遇,也算是一種緣分。珍惜眼前人。我常常期盼,能與他們同在,起碼持續三,五年。以驗證大家生活正常,身壯力健。
然而,這麼簡單的期望,往往會落空。突然某一天,那人不來進膳了,留下一張空櫈,空了一段長時間,後來換上另一個長者。我猛然醒悟,原本這個人,應該永遠不來了,或是進了醫院養老院,或是蒙主寵召。這種無言訣別,常會發生,頻率不低。油盡燈枯,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然規律,無可避免,只能唏噓。
其實,無論是長者,還是自己,未來很難預料。病後即使康復,也已元氣大傷,我不知道,何時會全休,退下火線。彼此能見一天便是一天,健康同在,看似簡單,實非容易,人生要努力,要有希望,盼與長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