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討論起孩子的前途問題,她說起自己女兒現在初中二,已經在補習老師的耳濡目染底下,有到外國讀書的想法。朋友也坦白告訴她,家庭情況未必可以讓她自由選擇,如果自己考不到獎學金,那就只能選些學費和生活費便宜的國家地區留學。
人的選擇有多少,取決於很多條件,家境是一個,自己本身的本領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想法又是另一個。換句話說,選擇永遠是有限的,就是千萬不要鑽牛角尖有非某個學校、非某個情況不可的想法,妥協、應變與適應力,說不定才是我們往後離開校園最強大的生命力。當然,有了想法,然後努力實行,最後達到目標,滿足感也會很大。像以前很多想出國的窮學生,努力讀書之外,還要積極豐富履歷,參與工作、學習才藝,一點也不少。為了儘快適應外地的生活,早早學習語言,準備各種語言能力的認證好去打動想去的學校,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準備。
我家小兒子最近跟我們說,想到歐洲學音樂,初三的人仔有了自己志向,好像跟我自己當年也差不多。有一晚,他坐下來認真跟我們分析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例如實力技藝能不能達到某個水平,需要甚麼資歷和證書,要學習甚麼語言等等,他準備用兩年時間來籌備,看看自己的基礎是否足以應付,如可以就朝音樂的方向進發,哪怕最後沒甚麼大成就,至少回來教音樂也是可以的。若然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走進音樂學院的勝算,則可能會在高中轉換跑道,再選另一些專業去深造。
我知道這些都是他從樂團的前輩和師兄那裏總結出來的經驗,有時候目標很明確、自己也很努力,但很多條件的制約,確實會讓我們需要某些時刻做取捨。人生永遠沒有非怎樣不可的事,懂得轉彎、知道為自己留後路,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正確、健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