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看不見的電廠」推動能源轉型向綠 邵琨

 多花10分鐘充滿電,新能源車主因此將獲得更低的充電價格;夏日用電高峰期,空調溫度調高1攝氏度,寫字樓、商場或許能獲得額外經濟補償……既沒有高聳的煙囪、成片的廠房,也不消耗煤炭等燃料,中國正在建設虛擬電廠,探索推動能源轉型向綠。

 虛擬電廠是一種基於能源互聯網技術的「看不見的電廠」,把工廠、樓宇等電力用戶和分佈式電源、儲能等電力供給方匯聚起來,通過統一協調控制,讓「發電」與「用電」兩端「供需平衡」。

 隨著中國新能源建設加快推進,新能源裝機佔比不斷提高,電網系統的平衡和安全問題突出。國網煙台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叢志鵬介紹,對風力、光伏發電來說,有風沒風、風大風小、光照強弱等都影響發電量,其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的特點使電力系統調節更加困難。虛擬電廠可以幫助電網消納更多波動性強的新能源,助力綠色用能,提升電力系統安全保供能力。

 近年來,中國電力供需形勢呈現電量供應總體充裕、電力高峰時段緊張的特徵,但高峰時段持續的時間並不長。研究顯示,絕大多數省份一年中電力負荷超過最高負荷95%的總持續時間僅有幾十個小時。

 為了滿足這幾十個小時的峰值負荷需求,建設電廠和配套電網可能要花費幾千億元;但通過虛擬電廠充分挖掘需求側的調控潛力,建設、運營、激勵等環節的投資將大大降低。

 叢志鵬介紹,虛擬電廠的建設成本不到同等容量的火電廠建設成本的5%。如果要新建一個50萬千瓦規模的火電廠,至少需要佔用300畝土地、20億元的投資,還會每年增加189萬噸的碳排放。

 2023年8月,東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完成虛擬電廠運營中心建設和虛擬電廠智慧管控平台互聯網上線。國網煙台供電公司制定資源接入方案,規範管理需求響應資源,健全負荷管理體系。24.2萬千瓦容量可調負荷資源池已實現與國網煙台供電公司和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互聯互通。隨著各地資源的陸續接入,50萬千瓦可調負荷資源池將有序建成。

 在虛擬電廠智慧管控平台,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綜合能源業務部部長董文傑指著一塊大屏幕告訴筆者:「可實時看到資源接入、用電負荷、電力交易情況等信息。」

 很多新能源車主會選擇晚上充電,一個小區幾十台甚至上百台車同時充電,會使小區瞬時用電負荷過載。叢志鵬介紹,加入虛擬電廠之後,這些車可以根據系統安排,分批次充電,或者降低負荷稍微拉長充電時間,讓參與響應的用戶獲取一定激勵,通過有序調控實現了用電安全穩定,同時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

 董文傑介紹,雖然目前成熟的商業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但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家已經有相關政策支持,有關單位正在進行積極探索,未來參與虛擬電廠的企業和居民的積極性將大大提升,助力能源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