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新時代鄉土文學芻議   陳緒偉

鄉之於土,直書本源;土之於鄉,講述發展;這已是上下五千年求證過的「土地母親與人類生活」的鄉土關係所在。所以說,時代的「鄉」立於時代的「土」之上;時代的「土」推進時代的「鄉」嬗變。因而新時代鄉土文學需要對鄉村生產、鄉村主人、鄉村文化的審美重構;鄉土題材的作品更應充分構建新鄉村文明進步的價值體系。

從一般愛好文學的寫作者來說,其作品大多是鄉土文學。鄉土文學大部分又都寫家鄉,家鄉人雖不那麽懂文學,但作者的文字不能放棄家鄉;比如家鄉是我的養育之地,寫好家鄉便是我最大的願望。我一直認為:只有對鄉村和家鄉人的關愛,才能呈現出鄉土的內核;只有對鄉土文明生活方式和核心價值觀的嚮往與認同,才能凸顯出鄉土真實的精神內涵。

然而,面對新時代「鄉土」的農作方式,鄉土之上的主人翁精神,鄉村巨大變化的審美觀念,卻在我們的鄉土文學創作中,仍然存在着表面與膚淺、缺失與不足,正面臨着時代的自我挑戰。

從時代的鄉土農作方式及鄉村內涵上看,忽視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審美意識的探究。一方面大多鄉土文學作品,總糾纏在過去農作方式上的審美,而對新時代農業現代化呈現極少;另一方面鄉土作者似乎沒有融入新時代的鄉土,沒有深刻體驗鄉土的新變化,因而筆下的審美不敢挑戰自我。比如央視媒體很常見的大平原地區的聯合收割機、播種機、插秧機、採棉機,還有無人機噴霧消殺病蟲害等現代化農作方式;再看山區的鄉土田野上,也有諸多小型的農用機械,以及現代農業結構的產業化、合作生產的集約化,網絡資訊化、線上線下數字化管理等智慧農業的興起;現代農村住宅的樓房化,鄉村交通的便捷化,綠化美化亮化的鄉村新面貌,正在構成新時代的鄉村審美觀念。而作為主導審美意識之一的鄉土文學,往往卻局限在過去式的農業社會與鄉村生活的審美意識中,特別是像我這樣年長的寫作者,仍沉浸於鄉土的懷舊呈現,很少拓展時代鄉土的審美新領域。

從時代鄉土的「圍城」現象來看,忽視了鄉土主人的心靈世界。大多鄉土作品以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復舊造景的鄉村旅遊,對城市人群進行對接式「投其所好」,卻忽視了鄉土主人的心願所求。若是真正瞭解鄉土主人的心裏,其實他們並不喜歡仿造的假「古村」、「古典」,內心嚮往着新時代城市居民那便捷、實用、周全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再看城市人的「圍城」,心思是對日常喧囂生活的倦怠而無處釋放,也出於對城市生活快節奏的煩躁、對居住環境缺少「鳥語花香」的嚮往,而總是想「走出城市、走嚮自然、走進鄉村」,去尋找靜怡爽心的精神家園,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短暫的逃離,並將鄉村作為一種「世外桃源」的理想境地。這種夢境中「圍城」的鄉土,以及「圍城」的城市人,大多忽略了鄉村各自獨特的自然環境、各自民俗文化內容的相異形貌;跟隨其後便是鄉土作者,在反映城市人「圍城」鄉土的過程中,卻又沒有從心靈情感中引起足夠的重視與思考,創作及其文學作品呈現的「鄉土」,難免「百人一面」、「千村一貌」,缺乏「鄉愁」的生機與活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