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鏡人語)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迪路

近年來,商界和商學院越來越關注道德、企業問責和責任,以及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為了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危機。關於道德和ESG的討論及關注亦迅速增加,眼見有此需要,狄恆責任型企業獎應運而生。

為推動社會的正向營商價值觀,最終目標是促進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由和富社會企業、澳門利氏學社和澳門聖若瑟大學合辦之第二屆狄恆責任型企業獎啟動禮已於上月底順利舉行。本屆主題為「企業慈善──共享價值、決心、同理心」。

據悉,狄恆責任型企業獎目的是表揚香港和澳門的中小企業將社會責任融入到商業模式中。而為了讓社會各界對此獎項,以及中小企推動慈善事業發展的潛力,聖若瑟大學商學及法律學院院長劉鈺馨表示,在聖若瑟大學商學及法律學院啟動了「可持續商業系列項目」,與企業和中小企業討論各種問題,以提高意識。並讓中小企業知道,他們已經在做了,並且可以為他們已經在做的事情做出更多貢獻。例如,他們對員工福祉的責任。他們對員工的責任有助於提高生產力並促進員工發展,從而為企業帶來穩定及可持續性。此外,針對環保議題的小行動也可以帶來顧客忠誠度。例如,小餐館使用再生紙包裝代替塑膠盒外帶可以吸引有環保意識的顧客。但他們需要作出有效宣傳;企業慈善事業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即使是最小的公司也可以實踐。例如支持慈善機構的籌款或宣傳活動,負責任地採購供應商,例如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以及向公眾提供實物服務,例如公司專業人員給大眾的免費諮詢和教育。

她認為,推動中小企將社會責任融入到商業模式中,需要政府、非營利組織和企業這三個部門共同努力。尤其是在環保、勞動法、甚至房地產調控等政策相關議題上,中小企業的主要擔憂是房租高、招工難,需要政府的支持。如果不解決這兩個問題,他們對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關注就會減少。對於大型機構來說,他們有資源作為榜樣,可以讓中小企業參與其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就像他們對慈善活動的支持一樣,小型企業可以不參與金錢捐贈,而是透過貢獻志工的專業知識來參與實體幫助捐贈。

另,在第一屆比賽獲得冠軍的中小企MSS的代表指出,最初是不願意參與,但想到這可能是一種新的學習體驗,可以向其他擁有相似價值觀的中小企業學習。 得獎是對他們公司的領導力、團隊、核心價值、品牌價值和營運文化的認可,相信一個相互依存的社會和社區,大家是聯繫在一起,並有責任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人類的發展應該用愛、給予、服務的精神來衡量,而不是冷漠、剝削或破壞。中小企業經常面臨資源限制和缺乏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知識。例如:中小企可支持非政府組織在社會活動中的任何差距,回收多餘的本地資源來幫助海外弱勢群體,透過職業諮詢為員工提供情感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