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兩方印   甘遠來

前不久向會治印的朋友求了兩方小印。一方箓「真水無香」,一方篆「知不足」。

真水無香,語出《愣嚴》:「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意指水的本性是空,空的本性是水,本性清淨,本就為無,是因人的識而顯化。但按佛家思想,一旦有了形體便落了下乘,悟得真空才是正果。這種想法看上去十分消極,就像鼓舞眾人反正最後都歸於虛無,何必要做?不如躺平。我倒不這樣認為。既然真水性空,那麼世間紛擾萬事本就是人的「無中生有」,何必如此記掛心頭?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只要站穩自己腳下之地,放寬眼界,眼界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境界就有多大。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並不是我人生的全部,不過是微塵,如此一念之間,念頭便通達了,人便放下了,心也清明了。只要換個角度看生命中的煩心事,一切都會豁然開朗。

儒學思想是中國人的哲學底色,仁禮義如同血脈中流淌的生命因子,心存仁德、持禮法、行正義之事。知不足,語出《學記》:「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意為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有甚麼不足之處,教導之後才明白自己學習時還有甚麼困擾的、未能完全消化,所謂教學相長,即是教與學互相促進。人越大,學習程度越深,越發覺自己的渺小。幼時天資較好,總能舉一反三,學校課堂上的知識總能融會貫通;但去了大學,才發現知識如此廣闊,單單一個專業學科,就有龐大的二級學科,每個二級學科又有數不勝數的分支方向,每個方向又有恆河沙數的知識。我遂對知識越來越敬畏,常常明白到自己仍有不足,以虔誠之心,逐點逐點靠近,所謂「知不足」,大抵如此。

學習上,必須要知不足;生活上,要明白真水無香。下次再求一方道家小印,三教會師,儒釋道三家哲學思想並行,才算得上完整的國人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