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醫院)淺談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防治

 八十歲的梁婆婆一次例行戶外步行時沒有走穩,跌坐於地,當時並無大礙,家傭把她扶起後還能繼續行走,各方面無異常變化。大約一個月後出現精神萎靡,室外活動明顯減少,恰逢天氣轉冷,梁婆婆和家人均未在意。距跌倒近兩個月時情況驟變,梁婆婆出現意識不清、左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和大、小便失禁,家人以為中風,趕緊呼叫教護車把她送到醫院。緊急頭顱CT檢查報告指出「雙側額頂部慢性硬膜下血睡,右側多於左側,血腫量超過一百毫升」,很快接受了手術治療,病情逐漸好轉。

 一、甚麼是慢性硬膜下血腫?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指頭部外傷三週以上,出現腦與硬腦膜之間的顱內血腫,發病率約佔顱內出血的百分之十,出血量可多達一百毫升以上。從顱腦損傷到症狀發作在三週以上,一般需要一至三個月,平均五週左右,一年以上者少見。

 慢性硬腦膜下血的發生率平均約每年每十萬人中五至六例,好發於五十歲以上,而在七十歲以上的人中每年每十萬人中高達五十八例之多。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是慢性硬膜下血腫病人中的主要人群。

 二、慢性硬膜下血腫,奈何老人多發?

 客觀分析,老年人容易達到硬膜下血腫發生的三大要素:潛在的出血因素;腦萎縮;外傷。老年人的血管彈性下降、脆性增加,止血和凝血的功能退化,常需服用藥物治療基礎病,有的藥物會增加出血的風險。腦萎縮造成腦膜與腦之間的距離增大,造成腦膜與腦表面之間的橋靜脈張力增高。輕微外傷的主要人群就是老年人,他們腿腳不靈便,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不隨意的磕碰,如偶爾被門角、床角碰傷、不小心跌倒等意外發生。這些不經意的輕微外傷更容易誘發老年人形成慢性硬膜下血深腫。

 三、做好防跌倒,老年人法寶

 梁婆婆的實例告訴我們,慢性硬膜下血深腫起病隱蔽,及時發現困難,容易誤診為老年癡呆和腦中風。顱腦的CT或MRI檢查可以明確診斷,絕大多數病人只需要通過在顱骨上進行打孔引流手術就可以治癒,較少病例可以通過藥物治得到治鐵。

 在此提醒家有老人的朋友們,加強老人的看護,適當使用輔助用具,預防跌倒等輕微外傷,是老年人遠離如慢性硬膜下血腫、股骨頸骨折等傷害的法寶。一旦輕微外傷的老人出現頭痛、言語不清、肢體活動不利等症狀,應儘快就醫,以免耽誤最佳救治時機。◇

 科大醫院

 神經外科

 譚林琼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