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每年培育小海龜逾二千隻

 【專訪】「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團,第五日的行程前往了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認識海龜生態保育的成果,這也是亞洲大陸唯一的國家級海龜保護區。

 惠東縣港口區自古就是海龜產卵繁殖的天然場所,每年六至十月的繁殖季節,都有綠海龜洄遊前來交配、產卵,當地人稱之為「海龜灣」。保護區管理局海龜保育中心主任夏中榮表示,這裡具建立保護區的天然優勢。其又稱,世界上現存海龜共七種,在中國海域棲息的就有綠海龜、玳瑁、蠵龜、太平洋麗龜和棱皮龜五種,在惠東周邊的水域都能發現。當中,種群數量又以綠海龜最多。

 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展,以及受到天敵等威脅和較低的自然繁殖率,海龜保護成為一項急需重視的工作。為此,惠州市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出台規定,正式確立保護區的地理坐標和七百多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帶。

 夏中榮指出,二零一七年保護區率先突破人工繁育技術後,每年培育的小海龜已超過二千隻。二零二三年放歸八百隻海龜,去年也有四百到五百隻,今年也計劃再放歸幾百隻。通過衛星追蹤,保護區發現海龜的洄遊路線堪稱「海洋馬拉松」,其向北可達日本東京以南,向南延伸至菲律賓巴拉望,最長路線近一點四萬公里。

 他又說,相關的科研合作網絡支撐起這一海洋保護奇跡。中科院、廣東省農科院等機構的專家在此紮根,疾病防治、生態監測、衛星追蹤等技術形成立體保護網。同時,保護區通過社區共管破解難題:培訓漁民識別誤捕海龜、建立救治中心、推廣環保漁具。夏中榮又稱現在漁民會主動送來誤捕的海龜進行救治,這就是最好的生態共識。

 其後,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團,昨日亦前往了一方海(廣東)海洋牧場有限公司、白盆珠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