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社會工作局局長韓衛就關於立法會何潤生議員書面質詢作如下答覆:
隨著本澳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特區政府從不同的層面推動生死教育及善終關懷等工作。
社會工作局(下稱:社工局)透過耆康中心、長者日間中心和各個獨居長者專項服務計劃,以個案輔導、小組活動和社區推廣等方式,推動長者精神健康、生死教育及善終服務的資訊,協助長者正面認識生死,為未來做好規劃,以及疏導倘有的負面情緒。同時,支持培訓機構開展生死教育、善終關懷、臨終照顧等培訓課程及活動,讓社會大眾、照顧者、醫護及社服專業人員等掌握相關課題的認知,藉以推動為身邊有需要的人士如何正面應對與克服恐懼,並思考生死的議題與意義。近年,更有大專院校、社會服務團體及醫療機構聯合舉辦以善終關懷為題的研討會,讓社區對善終服務的議題有進一步的思考,並讓大眾了解相關的工作。
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死教育的事宜上,特區政府實施《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與《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把生命教育的內容落實在品德與公民、常識等科目,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人生觀,養成積極面對挑戰的態度,正確對待生、老、病、死的人生必經階段。《品德與公民》教材因應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循序漸進地教授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
在善終關懷和紓緩治療方面,現時,受社工局資助長者院舍的跨專業團隊人員與衛生局的外展專科醫療隊,會共同為有需要的長者制
訂臨終護理計劃,關顧他們在身、心、社、靈等方面的需要,並向家屬提供關於長者臨終前後的準備和倘需要的情緒支援。二000年,衛生局、社工局和鏡湖醫院合作設立康寧中心,以「去者善終、留者善別」為服務理念,為晚期癌症病人提供住院式紓緩治療與善終服務。
二0一九年,衛生局於路環石排灣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設立紓緩醫學病房,接收由仁伯爵綜合醫院轉介的晚期癌症或各種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並由跨學科的醫護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社工及院牧等向病人及其家屬提供身、心、社、靈各方面的整體照顧和支援。去年,衛生局亦對院內接受紓緩治療的病人進行評估調查,調查結果反映,病人認為紓緩治療有效,能顯著改善疼痛、噁心等症狀,以及減輕焦慮情緒。
就設立「預設醫療指示」方面,衛生局已對鄰近不同地方「預設
醫療指示」的制度作出比較,並草擬相關工作指引,亦曾向相關社服界別收集意見,初步結果顯示支持及正面。然而,考慮到就設立「預設醫療指示」立法將會面臨社會觀念及執行層面等多方面的問題,衛生局將計劃加強教育宣傳,提高市民對「預設醫療指示」的認知,同時透過與社團合作,培訓更多生命教育人員在不同場合以點帶面進行宣教,期望能凝聚更多社會共識。此外,亦計劃與學術機構合作開展關於「預設醫療指示」的調研,有序推進相關工作。
最後,特區政府感謝何潤生議員對有關事宜的關心和建議。◇